[發明專利]Au-GSH@TiO2 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420265.6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75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朱海光;劉勇;袁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31/22 | 分類號: | B01J31/22;B01J31/34;B01J31/06;B01J21/06;B01J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碩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李丹鳳 |
| 地址: | 26604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u gsh tio base sub | ||
1.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以谷胱甘肽(GSH)為還原劑和保護劑,以氯金酸(HAuCl4)前驅體,合成谷胱甘肽(GSH)保護的金納米團簇Au-GSH;
S2、在有機溶劑作用下,以鈦酸正四丁酯為前驅體,采用水熱法合成光催化劑TiO2,得到非晶態TiO2,對所述非晶型TiO2高溫處理,制備結晶態TiO2;
S3、所述結晶態TiO2和與所述Au-GSH反應,制備Au-GSH@TiO2復合材料;
S4、采用紫外光固化法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接枝在Au-GSH@TiO2表面,得到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谷胱甘肽(GSH)保護的金納米團簇(Au-GSH)的合成為:將GSH,HAuCl4按照摩爾比2:1混合,常溫下反應1.5h,生成Au-GSH配合物,然后將反應轉移到油浴中,加熱到70℃,繼續反應24h,合成棕黃色Au-GSH溶液。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結晶態TiO2的制備:取有機溶劑異丙醇與鈦酸正四丁酯,加入到高壓反應釜中,并轉換到180℃烘箱,反應時間12h,生成非晶化TiO2顆粒,用異丙醇離心洗滌,在60℃的條件烘干,最后高溫晶化,溫度為450℃,升溫速率為5℃/min,時間是2h,得到結晶化的TiO2顆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u-GSH@TiO2復合材料的制備,取所述結晶化的TiO2顆粒、Au-GSH及水于燒杯中,然后用硫酸和氫氧化鈉將pH調節到4,在常溫攪拌24h,得到Au-GSH@TiO2復合材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固化法為,取PDMS和Au-GSH@TiO2,放在0.5W紫外光下照射2h,將PDMS接枝在Au-GSH@TiO2表面,然后用乙酸乙酯洗去未反應的PDMS,并在60℃條件下干燥,得到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MS與Au-GSH@TiO2的質量份數比為2:0.05。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Au-GSH@TiO2@PDMS復合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技大學,未經青島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2026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石英尾礦礦泥深度提純方法與設備
- 下一篇:一種耐高溫環保塑料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 納米TiO<sub>2</sub>復合水處理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具有TiO<sub>2</sub>致密層的光陽極的制備方法
- 一種TiO<sub>2</sub>納米顆粒/TiO<sub>2</sub>納米管陣列及其應用
- 基于TiO2的擦洗顆粒,以及制備和使用這樣的基于TiO2的擦洗顆粒的方法
- 一種碳包覆的TiO<sub>2</sub>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應用于晶體硅太陽電池的Si/TiO<sub>x</sub>結構
- 應用TiO<sub>2</sub>光觸媒載體凈水裝置及TiO<sub>2</sub>光觸媒載體的制備方法
- 一種片狀硅石/納米TiO2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TiO<base:Sub>2
- 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