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頂出回退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418789.1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38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管定金;肖飛;黃偉青;周金綠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40 | 分類號: | B29C45/40;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蔡曉軍 |
| 地址: | 51073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頂出回退 機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頂出回退機構,包括機構固定套、活動桿、第一彈性件、限位件與控制套。活動桿與第一彈性件均為兩個,活動桿可活動地設置于機構固定套內。若控制套移動到第一工作位置時,控制套接觸并使得兩個限位件均壓入到插槽內,活動桿回退到機構固定套中,第一彈性件處于壓縮狀態;若控制套移動到第二工作位置時,控制套避開限位件,這樣第一彈性件恢復過程中通過自身彈性力推動活動桿將活動桿頂出,活動桿頂出時帶動限位件往插槽外移動,如此循環,使得活動桿在控制套有規律的活動作用下而同步進行有規律的頂出與回退活動,能夠實現雙向同步頂出與回退,結構緊湊簡單,體積占比小,頂出與回退的操作簡單方便,頂出后的回位時間可隨意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傳動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頂出回退機構。
背景技術
在機械傳動機構中,頂出機構是較常見的一種機械傳動機構,比如應用于工業注塑、壓鑄等類型模具中。一般的頂出機構的頂出都是單向的,且要么需借助頂出機構外的其他物體或結構才能使其回位,要么就是頂出后自動立馬回位,否則無法再次進行頂出操作。傳統的頂出機構在不增加附加結構的前提下無法隨意控制頂出與復位的時間。若需同時進行雙向頂出,則需增多一個對反向頂出機構所施加的頂出力的物體,這使得頂出機構的結構更加復雜化,以及機構體積增大,操作步驟較多。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頂出回退機構,它能夠實現雙向同步頂出與回退,結構緊湊簡單,體積占比小,頂出與回退的操作簡單方便,頂出后的回位時間可隨意控制。
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頂出回退機構,包括:機構固定套、活動桿、第一彈性件,所述機構固定套內的中部部位設有定位件,所述活動桿與所述第一彈性件均為兩個,所述活動桿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機構固定套內,所述定位件設于兩個所述活動桿之間,其中一個所述活動桿的端部通過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彈性件與所述定位件相連,另一個所述活動桿的端部通過另一個所述第一彈性件與所述定位件相連,所述活動桿的側壁上設有插槽;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為兩個,所處限位件對應設置于所述插槽中,所述活動桿沿著遠離于所述定位件的方向移動時能相應帶動所述限位件往所述插槽外移動,所述限位件往所述插槽內移動時能相應帶動所述活動桿靠近于所述定位件的方向移動;控制套,所述控制套可移動地套設于所述機構固定套外,所述控制套移動到第一工作位置時,所述控制套接觸并使得所述限位件壓入到所述插槽內,所述第一彈性件處于壓縮狀態;所述控制套移動到第二工作位置時,所述控制套避開所述限位件。
上述的頂出回退機構,若控制套移動到第一工作位置時,控制套接觸并使得兩個限位件均壓入到插槽內,活動桿回退到機構固定套中,第一彈性件處于壓縮狀態;若控制套移動到第二工作位置時,控制套避開限位件,這樣第一彈性件恢復過程中通過自身彈性力推動活動桿將活動桿頂出,活動桿頂出時帶動限位件往插槽外移動,如此循環,使得活動桿在控制套有規律的活動作用下而同步進行有規律的頂出與回退活動。相對于傳統的結構而言,能夠實現雙向同步頂出與回退,結構緊湊簡單,體積占比小,頂出與回退的操作簡單方便,頂出后的回位時間可隨意控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與所述插槽的靠近于所述定位件的槽壁滑動接觸配合;所述插槽的靠近于所述定位件的槽壁為斜面,和/或,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插槽的槽壁滑動接觸配合的斜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套與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滑動接觸配合;所述控制套的與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相接觸的面為斜面,和/或,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控制套滑動接觸配合的斜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套的側壁上設有與其中一個所述限位件相應的避讓口,所述避讓口的口壁上設有與其中一個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滑動接觸配合的斜面;所述控制套的其中一端口部上設有與另一個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滑動接觸配合的斜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構固定套的側壁上設有與所述限位件相應的通孔,所述限位件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通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187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