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412125.4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555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熊作平;張珽;周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能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9/00 | 分類號: | 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3/08;B32B33/00;B32B37/02;G01L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侯慧娜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蘇州市工***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柔性 智能 織物 傳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壓敏材料層(1),所述壓敏材料層(1)是表面制備有微凸點陣的碳納米纖維形成的微結構編織而成的碳納米纖維織物;
電極層(2),所述電極層(2)是在所述壓敏材料層(1)兩端用導電物包覆的納米纖維網薄膜;
保護層(3),所述保護層(3)是低濃度的高分子彈性聚合物液體利用超聲霧化噴涂技術制成的封裝保護膜,所述壓敏材料層(1)和所述電極層(2)封裝在所述保護層(3)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納米纖維由碳納米材料與聚合物材料質量比為1:10-1:100的混合溶液通過靜電紡絲裝置制備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納米材料為碳管或石墨烯或RGO。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為酚醛樹脂、聚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酰胺樹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有機硅樹脂、聚酰亞胺、橡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種材料或多種材料混合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敏材料層(1)的厚度為0.1μm—1000μ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彈性聚合物為PU、TPU、PDMS及硅膠中的一種,其液體的濃度為0-500cp。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3)的厚度為0.01μm-1000μ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物為銀、銀納米線、銅、金、PEDOT:PSS中的一種。
9.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制作壓敏材料層(1),將碳納米材料與聚合物材料的混合溶液利用靜電紡絲裝置進行靜電紡絲,制備出具有微凸點陣的碳納米纖維,將具有所述微凸點陣的碳納米纖維編織成碳納米纖維織物作為壓敏材料層(1);
S2、制作電極層(2),在壓敏材料層(1)的兩端的表面利用導電物包覆的納米纖維網薄膜作為電極層(2);
S3、制作保護層(3),將濃度為0-500cp的高分子彈性聚合物液體利用超聲霧化噴涂技術在所述壓敏材料層(1)及電極層(2)表面通過原位聚合形成柔性封裝保護膜作為保護層(3);
S4、將所述電極層(2)的導線從所述保護層(3)上穿出。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新型柔性智能織物傳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凸點陣通過靜電紡絲技術或者原子團簇束流沉積技術在碳納米纖維表面制備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能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能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1212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