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攝像頭的室內行人檢測和跟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405374.0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995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靜楠;劉兒兀;王睿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246 | 分類號: | G06T7/246;G06T7/215;G06T7/11;G06T7/194;G06T7/80;G06T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攝像頭 室內 行人 檢測 跟蹤 方法 | ||
1.一種基于攝像頭的室內行人檢測和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準備工作
首先,配置好攝像頭參數,設置好行人的像素閾值;
接著,攝像頭固定好;
最后,判斷攝像頭是否正常打開,如果攝像頭正常,就繼續執行程序,否則,終止程序運行;
步驟2、相機標定
在攝像頭視野中,建立世界坐標系,選取不在同一直線上的4個點,認為所有的點都在xoy平面,即z坐標為0,以圖中O點為原點,為x軸正方向,為y軸正方向建立坐標系;
在確定世界坐標下的點之后,通過皮尺,測出|OA|、|OB|實際的距離,并且將A、B點在世界坐標系下的坐標記錄下來;
接下來,通過攝像頭采集圖片,記錄下O、A、B點在圖片中的像素坐標,通過畫圖軟件或openCV軟件獲得像素坐標;
最后,將每個點的像素坐標與世界坐標系坐標對應起來,通過調用openCV的solvePnP()函數求解旋轉矩陣R和平移矩陣T,得到相機外參;提供給步驟5;
步驟3、對攝像頭采集到的視頻進行處理,找出行人輪廓
首先,將每一幀圖像由彩色轉化為灰度圖片;
然后,進行背景建模,采用KNN背景建模算法,對視頻區域進行背景建模,將前景和背景區分開,背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更新;
然后,對進入視野范圍的運動物體進行檢測,對結果進行中值濾波、腐蝕、膨脹操作,去除噪點并且填充空洞,對識別出來的運動物體進行篩選,將不是行人的目標刪除,進而得到行人區域;
最后,將每一幀檢測出來的行人輪廓detectedPeople存儲在當前幀detectedContours數組中;提供給步驟4;
步驟4、行人跟蹤
在進行行人跟蹤之前,首先將圖片轉化到HSV區域模型,然后再對檢測出來的每一個位行人都使用Cam?Shift算法進行跟蹤:
對上一幀的detectedPeople數組中的行人輪廓逐個進行跟蹤,跟蹤結果與detectedContours中的輪廓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那么比較兩者的中心位置距離,如果中心距離大于設定的閾值,則認為兩者不匹配,將繼續尋找;若中心位置距離符合條件,認為是同一個人,對detectedPeople數組中的行人輪廓進行更新;對于步驟3新檢測出來的成員,在輪廓匹配結束之后,加入本幀的detectedPeople數組中;對于離開的行人,如果連續消失幀數達到10幀,則認為行人已經離開,將其輪廓在detectedPeople數組中移除,更新detectedPeople數組;在檢測的同時,需要把確認為行人的軌跡進行存儲,在每一幀圖像中進行顯示,且圖像中行人軌跡將會隨著行人的離開而消失,不同的行人會用不同的顏色進行顯示,以示區分;提供給步驟5;
步驟5、轉換為世界坐標系下的行人軌跡
通過步驟2相機標定結果,對圖片進行矯正,并對步驟4中的行人軌跡的像素坐標進行轉換;
像素坐標系和世界坐標系之間的關系:
其中,f表示相機的焦距,其中fx=f/dx為x軸歸一化焦距;fy=f/dy為y軸歸一化焦距,它們的物理單位通常為mm;相機的內參矩陣為外參矩陣為[R?T],其中旋轉矩陣記為平移矩陣記為由式(2.1)可知像素坐標轉化為世界坐標公式;將行人的中心位置的像素坐標系下的像素坐標(u,v)轉化為世界坐標系下的坐標(Xw,Yw,Zw)的形式;世界坐標系下的點的坐標為(Xw,Yw,0);式(2.1)寫為:
相機內參矩陣E為3*3的方陣,并且行列式不為0,因此相機內參矩陣E為可逆矩陣,式(2.2)可化簡為:
令
最終得到:
利用numpy.linalg.solve()函數,即可求解型的值,即可完成從像素坐標到世界坐標的轉化;從而將每條軌跡的像素坐標利用式(2.4)轉化為世界坐標,并且存儲在txt文件中,對每個行人的軌跡進行存儲,存儲形式為軌跡的世界坐標;
步驟6、根據步驟5中存儲的世界坐標形式軌跡,用不同的顏色繪制出行人軌跡,并顯示在已經進行過矯正的室內背景圖片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40537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量子加密方法、裝置及設備
- 下一篇:一種基于深度感知的三維圖像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