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生化處理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99204.6 | 申請日: | 2019-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2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侯松;王余;花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普氏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劉苗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生化 處理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生化處理池,包括池體、設置于池體端部的排水管,所述池體的內側的內側傾斜安裝有若干塊間距相等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上方為傾斜污水流道,所述斜板的內側設置有空腔,且斜板內的空腔通過下端布設的支管與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所述斜板的上端端面設置有一排氣嘴,且排氣嘴出氣口設置有置物簍,所述置物簍的內側安置有球狀生化填料。該處理池,省去在生化處理前靜置沉淀的步驟,推進了處理進程,并且污水與微生物接觸均勻曝氣時間充足,處理效果更好,實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生化處理池。
背景技術
生化處理法簡稱為生物處理法或生化法。該法的處理過程是使廢水或固體廢物與微生物混合接觸,利用微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作用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某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等),使不穩定的有機物和無機毒物轉化為無毒物質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按照反應過程中有無氧氣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
在目前的污水處理中,在池底布設曝氣管道,配合生物填料對污水進行生化處理,為了防止大量污泥沉到池底覆蓋池底,需要先對污水進行靜置水、泥分離,限制了污水處理的加工進程,并且污水池深度較深,布設在池底的曝氣管道輸出的氣體進行供氧并帶動池中污水翻涌,向污水與生物填料充分接觸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同樣限制了處理效率,所以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生化處理池投入使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生化處理池,包括池體、設置于池體端部的排水管,所述池體的內側的內側傾斜安裝有若干塊間距相等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上方為傾斜污水流道,所述斜板的內側設置有空腔,且斜板內的空腔通過下端布設的支管與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所述斜板的上端端面設置有一排氣嘴,且排氣嘴出氣口設置有置物簍,所述置物簍的內側安置有球狀生化填料。
優選的,所述斜板的長度為1-1.5米,且兩塊斜板之間的間距不小于50毫米。
優選的,所述斜板在池體的內側呈60度傾斜安裝,且斜板的寬度與池體的寬度一致。
優選的,所述污水流道的深度為0.5-1米,且污水流道的長度不少于1米。
優選的,所述池體的側面固定安裝有擋板。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高效生化處理池,
1、由于污水中水的流動速度遠大于泥,所以泥會陷落在斜板之間沿著斜板緩慢向下流動,流動到池底,而水沿著污水流道流動與生物填料接觸,避免處理池深度過深,保證污水與生物填料充分接觸,省去了事先對污水進行水泥分離的步驟,加快水處理效率,推進水處理進程。。
2、風機向支管輸入空氣,支管將空氣輸入到斜板內,斜板通過上端的一排氣嘴向污水流道的污水輸入空氣并且污水在流動的過程中與生化填料接觸,通過生化填料中的真菌細菌,對污水中的有機物、無機物等有害物質進行分級,通過氣嘴進行曝氣增加氧氣輸入,進一步,加快反應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斜板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池體;2、斜板;3、水流道;4、空腔;5、支管;6、風機;7、氣嘴;8、置物簍;9、生化填料;10、擋板;11、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普氏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普氏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992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