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氣微納米氣泡間接催化氧化柴油車尾氣污染物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94117.1 | 申請日: | 2019-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8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登新;馬夢蝶;王凡;郭媛媛;吳思成;葉志偉;段佳男;何苑靜;許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6 | 分類號: | B01D53/86;B01D53/94;B01D53/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魏峯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氣 納米 氣泡 間接 催化 氧化 柴油車 尾氣 污染物 裝置 | ||
1.一種空氣微納米氣泡間接催化氧化柴油車尾氣污染物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空氣集氣袋(8)與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連接,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上部通過玻璃罐(3)與反應塔(5)上部連接,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下部與反應塔(5)下部連接,反應塔(5)頂端與玻璃罐(3)連接,反應塔(5)底端通過氣體泵(6)與柴油車尾氣集氣袋(7)連接,其中反應塔(5)底端設置分布板(9),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下部與反應塔(5)下部的連接設置在分布板(9)上方,反應塔(5)底端通過氣體泵(6)與柴油車尾氣集氣袋(7)的連接設置在分布板(9)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與計算機(1)連接;玻璃罐(3)與煙氣分析儀(4)連接。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催化氧化柴油車尾氣污染物的方法,包括:
空氣與吸收液在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中生成微納米氣泡分散液,進入反應塔(5);柴油車尾氣通過氣體泵(6)進入反應塔(5),分布板(9)將柴油車尾氣分散成小氣泡,然后與微納米氣泡分散液混合,進行催化氧化;其中微納米氣泡分散液的進入量為175-350mL/min,柴油車尾氣的進氣量為1.0-1.5L/min。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的pH值為3-1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中NaCl濃度為0.1-0.9g/L。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中尿素濃度為2%-8%。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氣泡發生器(2)額定進水流量為280-320mL/min,額定空氣進氣量為48-55mL/min。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車尾氣中NO的濃度為200-350ppm,SO2濃度為190-300pp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9411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