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80686.0 | 申請日: | 2019-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843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禮國;張維;楊銳;陳亮;陳云逸;劉遵天;史嘉鑫;胡煜青;汪瑞;石建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在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豐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3/04;E03F5/10;E03F5/14;E03F5/22;E03F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純液相流負壓排液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液體排放技術領域,公開了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包括多點分布的負壓流體收集井及與各負壓流體收集井連通的真空站,所述負壓流體收集井設有通入用戶的污水匯流管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流體收集井內設有控制負壓流體收集井與真空站通斷的管道開合控制裝置,所述管道開合控制裝置包括浮力件及與所述浮力件聯動的封堵件,封堵件始終位于液面以下。本發明提供的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通過采用純液相流代替現有的多向流輸送,減小了管道阻力,降低了系統能耗,增大了收集半徑;通過采用純機械結構的管道開合控制裝置代替現有的電控閥門,降低了工程成本,且便于維護,提高了系統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體排放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
背景技術
在城市及居住人口密集地區,污水的收集往往采用重力式管道收集方式,建筑物內的污水流入室外窨井,污水管道按一定的坡度敷設,污水依靠重力沿管道輸送至污水提升井,然后由泵站提升到污水處理設施。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村鎮住戶之間位置相對分散,特別是在農村地形變化較大、河流多的情況下,如依靠傳統的重力管道收集方式,管道敷設難度較大,實施較困難,因此導致很多情況下,村莊的污水只能隨意排放,污水直接排入周邊河道或水溝,對周圍環境衛生和地表景觀造成較大影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申請公布號為CN105507410A公開了污水真空收集處理系統,包括污水匯流管線、真空收集井、真空輸送管線、真空污水貯槽、真空泵站和污水處理器。污水經污水匯流管線進入真空收集井,當井內污水收集達到一定量時,污水沿著真空輸送管線進入真空泵站,當污水在真空污水貯槽內的液位達到預定液位時,污水輸送泵啟動,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器進行凈化處理。該技術方案將生活污水的收集方法由傳統的重力收集改為真空收集,適合小城鎮、農村等不適宜建污水處理廠的地區。該技術方案中公開的真空收集井包括閥井,從閥井內部向延伸的排污管,以及與排污管相連的真空閥門,真空輸送管線安裝在該真空閥門上;真空閥門包括工作腔,與排污管相對接的介質進口,與真空輸送管線相連的介質出口,以及與工作腔相通、用于控制介質進口和介質出口通斷的先導閥;在真空輸送管線上還設有取氣口,先導閥上設置有與該取氣口相對接的真空接口,與大氣相通的大氣接口,以及用于感應閥井內部液位的壓力接口,在壓力接口上還裝設有向下延伸至閥井的敏感元件,該敏感元件包括安裝在壓力接口上的氣壓傳導管,以及與該氣壓傳導管相連用于感應井內液位的感應管。
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氣液混合流形式進行負壓排液,因此,在運動過程中會有大量氣體進入排液管,導致排液管內多為“氣液”混合流(多相流輸送)。多相流輸送缺點為:
1)管道阻力損失大,導致真空站最大收集半徑遠小于純液相輸送的單相輸送;
2)大量氣體進入真空輸送管線,并最終到達真空污水貯槽,導致真空泵頻繁啟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其為純液相輸送,減小了管道阻力損失,增大了真空站最大收集半徑;同時避免氣體進入流體管道,避免真空泵站的頻繁啟閉;另外,無需鋪設管線到控制中心,結構簡單,便于安裝、維護。
本發明提供的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純液相流負壓排液系統,包括多點分布的負壓流體收集井及與各負壓流體收集井連通的真空站,所述負壓流體收集井設有通入用戶的污水匯流管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流體收集井內設有控制負壓流體收集井與真空站通斷的管道開合控制裝置,所述管道開合控制裝置包括浮力件及與所述浮力件聯動的封堵件,封堵件始終位于液面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在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豐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在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豐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806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