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瘤體鋸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75246.6 | 申請日: | 2019-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743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桂林;金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桂林 |
| 主分類號: | A61B17/42 | 分類號: | A61B17/42;A61B17/32;A61B17/3209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聯專利事務所 32220 | 代理人: | 許靜 |
| 地址: | 221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瘤體鋸 組件 | ||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瘤體鋸組件,包括鋼絲鋸組件和調位桿,所述鋼絲鋸組件包括鋼絲鋸和套管,所述鋼絲鋸對折后從套管的一端穿入至套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調位桿包括直桿部以及與直桿部連為一體的彎曲部,彎曲部遠離所述直桿部的一端設有朝所述彎曲部內部凹陷的夾鋸口,所述彎曲部為柔性材質制成。將子宮肌瘤完整的裝入瘤體隔離袋中,而后通過本申請的瘤體鋸組件對大的子宮肌瘤進行破碎,直至被破碎的子宮肌瘤碎塊均可以從子宮體內順利取出,與現有技術相對,本申請能夠將切除后的子宮肌瘤完全從體內取出,避免在體內直接的破碎,使得細小的子宮肌瘤碎塊落入體內,發生再次種植復發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瘤體鋸組件。
背景技術
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問卷癥狀調查和超聲普查等不同的診斷方法,文獻報道的肌瘤發生率波動于5%~80%,其中20%~50%出現臨床癥狀。子宮肌瘤的手術一直居于婦科盆腔手術第1位。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及全子宮切除術可以通過腹腔鏡完成,切除的標本需通過腹部套管分碎后取出。但美國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于2014年4月17日發出通告,其主要內容: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或肌瘤剔除術時,電動旋切器可能使隱匿的惡變組織播散,降低生存時限。由于術前缺乏有效鑒別子宮肌瘤與肉瘤的方法,不建議繼續使用,醫患雙方應充分考慮其他治療方案。2014年11月24日FDA再次發表補充通告,補充說明使用電動旋切器的禁忌證包括:(1)可疑有子宮平滑肌瘤的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女性患者。(2)可以通過陰道或腹部小切口手術整塊取出子宮組織者。(3)已知或可疑有惡變者。
該通告發出之后,美國和歐洲很多機構和醫院紛紛禁止使用電動旋切器,而采用腹部小切口或者經陰道切開術替代電動旋切器取出肌瘤。隨后,強生公司宣告停止電動旋切器的生產。
使用電動旋切器可能會造成如下危害:
(1)假如患者存在未發現的子宮惡性腫瘤,使用肌瘤鉆可能會使其中30%的病例出現惡化。(2)使用肌瘤鉆可能造成以下疾病的盆腔轉移種植,包括:子宮內膜復雜性不典型增生、醫源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膜種植的子宮肌瘤病。(3)使用電動旋切器將加大病理醫生的診斷難度。
國內外一些研究者嘗試降低電動旋切器弊端的優化方法,比如在封閉系統內使用,但應用范圍并不廣泛。各種封閉系統的設計從材質到大小和使用方法上不盡相同,因為都是一次性使用且需要術中安裝,使用封閉系統會將手術成本提高25~160美元不等,且平均增加手術時間20~26min。但是,根據Cohen等的研究顯示,即使在看起來完整的封閉系統中旋切肌瘤,仍有9.2%的病例中有組織的外漏。
總之,自FDA公布使用電動旋切器的通告后5年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發證據顯示任何一種替代的優化電動旋切器或者封閉系統能夠明顯優于傳統的電動旋切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瘤體鋸組件,可以避免使用電動旋切器進行腫瘤破碎時,造成腫瘤碎渣掉落體內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瘤體鋸組件,包括鋼絲鋸組件和調位桿,所述鋼絲鋸組件包括鋼絲鋸和套管,所述鋼絲鋸對折后從套管的一端穿入至套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調位桿包括直桿部以及與直桿部連為一體的彎曲部,彎曲部遠離所述直桿部的一端設有朝所述彎曲部內部凹陷的夾鋸口,所述彎曲部為柔性材質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的套管的內腔沿著所述套管的軸向設有隔層Ⅰ,隔層Ⅰ將所述套管的內腔分為兩個腔室,對折后的所述鋼絲鋸的兩個自由端分別從所述套管的其中一個腔室穿出。
進一步地,所述的套管的內腔沿著所述套管的軸向設有隔層Ⅱ,隔層Ⅱ將所述套管分為鋼絲鋸腔和調位桿腔,所述鋼絲鋸從所述鋼絲鋸腔中穿出,所述調位桿從所述調位桿腔中穿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桂林,未經李桂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752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