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全巖巷小斷面巷道的炮眼布置方式及炮眼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1367005.7 | 申請日: | 2019-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249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陳再兵;覃樂;許剛;張鳳芹;胡云江;樊遠長;王建;雷洪波;陳治昆;周飛;黃松;劉德兵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重慶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F42D1/00;F42D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聯(lián)科專利代理事務(wù)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秦佩 |
| 地址: | 4014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全巖巷小 斷面 巷道 炮眼 布置 方式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全巖巷小斷面巷道的炮眼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14個布置在巷道斷面的中下部的破碎眼,14個所述破碎眼設(shè)置成兩排,每排7個破碎眼,兩排破碎眼分別位于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兩側(cè)、并交錯布置;
10個布置在巷道斷面的中下部的掏槽眼,所述掏槽眼設(shè)置成兩排,每排5個掏槽眼,兩排掏槽眼分別位于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兩側(cè)、并對稱布置,所述掏槽眼與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破碎眼與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距離;
15個沿所述巷道斷面的直墻段和起拱線的周邊眼;
5個布置在巷道斷面的底部輪廓線的底眼;以及
16個布置在巷道斷面上、且位于所述掏槽眼和所述周邊眼之間的輔助眼。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全巖巷小斷面巷道的炮眼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碎眼與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距離為120-145mm,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破碎眼與巷道底板的距離為340-360mm,所述破碎眼的孔深為2000-2500mm、孔徑為50-65mm、間距為150-170mm、水平角度為84-90°;
所述掏槽眼與所述巷道的中心線的距離為575-594mm,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掏槽眼與巷道底板的距離為320-340mm,所述掏槽眼的孔深為2000-2500mm、孔徑為36-50mm、間距為290-310mm、水平角度為75-85°;
所述周邊眼的孔深為2000-2500mm、孔徑為36-50mm、垂直角度為0-2°,位于所述巷道的直墻段的所述周邊眼的間距為450-550mm,位于所述巷道的起拱線的所述周邊眼的間距為350-450mm;
所述底眼的孔深為2000-2500mm、孔徑為36-50mm、間距為650-750mm、垂直角度為0-2°;
所述輔助眼的孔深為2000-2500mm、孔徑為36-50mm、上下間距為350-400mm、水平角度為77-83°。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全巖巷小斷面巷道的炮眼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碎眼為空眼;
所述掏槽眼的裝藥量為1.2-2.0Kg/孔,雷管數(shù)為2發(fā)/孔;
所述周邊眼的裝藥量為0.7-1.0Kg/孔,雷管數(shù)為1發(fā)/孔;
所述底眼的裝藥量為0.7-1.0Kg/孔,雷管數(shù)為1發(fā)/孔;
所述輔助眼的裝藥量為1.0-1.5Kg/孔,雷管數(shù)為1發(fā)/孔。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全巖巷小斷面巷道的炮眼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眼、所述輔助眼、所述周邊眼以及所述底眼的封泥長度不小于500mm。
5.一種應(yīng)用于權(quán)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炮眼布置方式的炮眼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4個所述破碎眼從巷道底板以上350mm開始施工,以巷道中心線為準,左右間距132.5mm,上下間距160mm,交錯施工,孔深2300mm,施工角度87°;
10個所述掏槽眼從巷道底板以上330mm開始施工,以巷道中線為準,左右間距584.5mm,上下間距300mm,孔深2300mm,施工角度78°;
16個所述輔助眼從巷道底板以上300mm開始施工,以巷道中線為準左右間距884.5mm,上下間距400mm,孔深2300mm,施工角度80°;
15個所述周邊眼延巷道輪廓線施工,直墻段間距500mm,起拱線以上間距400mm,施工水平傾斜0—2°;
5個所述底眼,延巷道底部輪廓線施工,間距700mm,施工垂直傾斜0-2°。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重慶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67005.7/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