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斛酒制備用剪斷破碎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55318.0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137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金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沂市中振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8/14 | 分類號: | B02C18/14;B02C18/12;B02C18/22;B02C23/36;B02C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盛時永 |
| 地址: | 2214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斛 制備 剪斷 破碎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石斛酒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石斛酒制備用剪斷破碎裝置,包括有機架、藥筐、直線位移機構、升降機構、稱量機構、剪斷機構、破壁粉碎機構、進液機構、出料機構、工業電腦和控制器;稱量機構、破壁粉碎機構固定安裝在機架上,藥筐為一側開口的框體且開口處朝向剪斷機構,藥筐鉸接在稱量機構上,藥筐位于剪斷機構側上方,剪斷機構固定安裝在破壁粉碎機構上且相互連通,直線位移機構和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藥筐上且相互傳動連接,進液機構和出料機構均與破壁粉碎機構連通;該技術方案解決了石斛原料和基酒的配比人力成本較高的問題,節省了人力,節省了購買多種設備的成本,產量高,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斛酒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石斛酒制備用剪斷破碎裝置。
背景技術
石斛,多年生蘭科草本植物,按品種珍貴程度分為霍山石斛、鐵皮石斛、金釵石斛、環草石斛、黃草石斛、馬鞭石斛等70余種,其中,霍山石斛獨占鰲頭。霍山石斛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植物,具有非常好的養生與藥用價值。在中國悠久的養生文化中,霍山石斛因其非凡的功效,成為歷代醫家和王公貴族推崇的養生極品。
根據歷代典籍對石斛的記載“味甘,性平,無毒。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入胃、腎二經。清胃生肌,逐虛熱,強腎益精,療腳膝痹弱,厚腸止瀉,安神定驚。益陰也,而愈傷中;清肺也,則能下氣。其安神定驚,兼入心也”,石斛作為滋陰補益、治病救人的上品,在歷史上已應用無數,《千金翼方》、《圣濟總錄》、《太平圣惠方》、《備急千金要方》、《普濟方》、《醫醇剩義》等典籍收載石斛相關的方劑有570多劑,其中以石斛為君藥者達36劑,廣泛用于調養或治療陰虛所致的虛勞衰損、心神不寧、虛火上炎、視物不清、腰酸腿疼、手腳冰涼、四肢麻木、耳聾耳鳴及陽痿、少精、尿頻、消渴等癥。
諸如上言,石斛在治病養生方面有著奇效,而如今市面上石斛品種混雜,是非難辨。究竟何種石斛最佳《名醫別錄》:“生六安水傍石上“;《本草經集注》:“形似蚱蜢髀者為佳”,該書最早提出石斛的形狀,“蚱蜢髀”即蚱蜢的大腿;《新修本草》(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可見當時的官方確認了“六安”為石斛的道地產區;《千金翼方》:“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本草圖經》(該書是一部承前啟后的藥物學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學的醫藥書):“一種大如雀髀,名雀髀斛,惟生石上者勝”,“雀髀”即麻雀腿,是米斛的形象寫照;《本草衍義》石斛,細若小草,長三、四寸(約9cm),同樣為“米斛”特征;《本草綱目拾遺》:“石斛近時有一種形短只寸許,細如燈心,色青黃,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縣,名霍山石斛,最佳”、“形如累米,多節,類竹鞭”,再次非常明確地闡明霍山米斛“最佳”。
目前,霍山石斛多以鮮條、干條、楓斗等形式服用。鮮條多為采收、去雜后直接食用或煲湯,現采現食,不能長期保存;干條是鮮條經采收、去雜、清洗(或不清洗)、烘干而成,此過程需要高溫處理,所得產品水分一般控制在5%以下;楓斗是以鮮條經采收、去雜、清洗(或不清洗)、烘軟、卷曲、定型、干燥、去葉鞘、整理而成,此工藝需多次高溫處理,工序較多,
耗時長。其中,鮮條不易保存,不適用于市場的廣泛的推廣與銷售;干條和楓斗多采用煲湯、煮茶等方式服用,由于霍山石斛主要成分為多糖,其特點是分子量大,有粘性,水煮或泡茶等方式較難溶出,故總體生物利用度較低,以致霍山石斛的功效不能很好地發揮;且干條或楓斗加工過程能耗、人工費用較高,大大增加了霍山石斛相關產品的成本,長時間的加熱處理,也使霍山石斛中的維生素等不耐熱成分受到很大的破壞,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霍山石斛產業的發展。在霍山石斛酒的加工方面,現行均采取較為傳統的制備工藝,主要是通過水煎煮提取、濃縮、干燥等工藝進行深加工,由于霍山石斛多糖有較大的粘性,較難溶出,需加使用較大的加水量(10-20倍)和長時間(3-8h)、多次(3-5次)的煎煮。即便如此,該工藝的提取得率(提取物重量占原藥材干重的比例)和有效成分提取率(%) (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量占原藥材中有效成分總量的比例)仍不理想,分別為15%-25%和10%-15%,長時間的煎煮使能耗升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且在此過程,大部分不耐熱、易氧化成分均遭到嚴重破壞,所得提取物功效勢必打折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沂市中振電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新沂市中振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5531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