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牡蠣肽在促進海洋希瓦氏菌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上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54804.0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595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梁簫;常睿珩;彭莉華;楊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54 | 分類號: | A01K61/54;C12N1/2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牡蠣 促進 海洋 希瓦氏菌 誘導 貽貝 稚貝附 著上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牡蠣肽在促進海洋希瓦氏菌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上的應用,海洋希瓦氏菌保藏于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保藏號為CGMCC No:9798,牡蠣肽的濃度為0.01~1mg/mL,且為低聚肽質量百分含量不低于65%和分子量小于1kDa的牡蠣低聚肽,其對海洋希瓦氏菌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具有促進作用,有利于貽貝的水產養殖和海洋中貽貝種群的穩定,對探索厚殼貽貝稚貝附著機制和厚殼貽貝培育與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牡蠣肽的用途,具體涉及牡蠣肽在促進海洋希瓦氏菌(Shewanellaloihica)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隸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貽貝目(Mytilodia),貽貝科(Mytilidae),分布于黃海、渤海和東海沿岸,是我國重要的海產貝類養殖品種。厚殼貽貝是從受精卵發育到眼點幼蟲后,再經過附著變態這一過程,發育成稚貝,并最終發育為成貝。在由稚貝向成貝生長發育過程中,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厚殼貽貝稚貝能夠自行切斷足絲,開始爬行并重新選擇適宜的附著基再次附著,稚貝附著對于貽貝的水產養殖和海洋中貽貝種群的穩定十分重要。牡蠣作為一種會極易相互附著集群的生物,由其制備的牡蠣肽能否同樣吸引稚貝的附著,目前在還沒有相關現有技術報道。在厚殼貽貝養殖過程中,稚貝附著率低是導致成貝存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探索牡蠣肽刺激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誘導厚殼貽貝附著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學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牡蠣肽在促進海洋希瓦氏菌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上的應用,其通過促進海洋希瓦細菌形成生物被膜和釋放胞外產物誘導厚殼貽貝稚貝的附著。
進一步,所述牡蠣肽的濃度為0.01~1mg/mL,優選0.3mg/mL。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牡蠣肽為牡蠣低聚肽,且低聚肽在總肽中的質量百分含量不低于65%,分子量小于1kDa,能溶于水且易被吸收。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所述牡蠣低聚肽中,所述低聚肽在總肽中的質量百分含量不低于98%。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發現加入一定濃度的牡蠣肽培養海洋希瓦氏菌形成生物被膜和釋放胞外產物對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具有促進作用,相較于沒有加入牡蠣肽時,其稚貝附著率約可提高35.72%,為貽貝的培育養殖提供理論基礎,對探索厚殼貽貝稚貝附著機制和厚殼貽貝培育與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是不同濃度的牡蠣肽培養海洋希瓦氏菌誘導厚殼貽貝稚貝附著的附著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不限于此。
以下實施例中使用的海洋希瓦氏菌(Shewanella loihica)與中國專利ZL201410741373.4保藏的海洋希瓦氏細菌(Shewanella sp.ECSMB56)相同,來來自于浙江省嵊泗縣枸杞島(122°46′E 30°43′N)的自然生物被膜表面,在NCBI上的序列號為KM369861,其保藏信息為:該細菌菌株保藏于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為2014年10月20日,保藏號為CGMCC No:9798,保藏單位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以下實施例中使用的牡蠣肽是來自大連深藍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的牡蠣低聚肽粉,低聚肽在總肽中的質量百分含量不低于98%,分子量小于1kD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548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