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52765.0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155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曾秀麗;張姍姍;格桑平措;趙凡;紅英;崔永寧;李元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30;A01G24/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韓晶 |
| 地址: | 850030 西*** | 國省代碼: | 西藏;5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核桃 容器 育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育苗場地選擇地勢平坦,以砂壤土為主,在骨架上覆蓋塑料薄膜的溫室;營養土配制,營養土裝袋制作營養袋;春季栽植于桃苗萌芽前進行,冬季在11月上旬進行;春播,在土壤解凍后開始播種;栽植時將土碾碎,平整、均勻地埋入穴內,將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最后將剩下的土埋入,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進行第二次踩實,在桃苗四周筑起直徑1米的定植圈,澆灌定植水后封土,覆地膜保墑;嫁接方法為帶木質部的芽接,嫁接時間:3~4月,8~9月;砧木苗移栽的時間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砧木苗移栽后,及時灌水,反復2~3次。本發明提高了于青藏高原栽培桃樹的成活率,延長了春季栽培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桃樹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光核桃:拉丁學名:Amygdalus mira(Koehne)Yü et Lu,光核桃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別名毛桃,康卜。落葉小喬木。枝條細長,開展,無毛,嫩枝綠色,老時灰褐色,具紫褐色小皮孔。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具柔毛,葉邊有圓鈍淺鋸齒,近頂端處全緣,齒端常具小腺體;葉柄長8-15毫米,無毛,常具紫紅色扁平腺體。花單生,先于葉開放,直徑2.2-3厘米;花梗長1-3毫米;萼筒鐘形,紫褐色,無毛;萼片卵形或長卵形,紫綠色,先端圓鈍,無毛或邊緣微具長柔毛;花瓣寬倒卵形,長1-1.5厘米,先端微凹,粉紅色;雄蕊多數,比花瓣短得多;子房密被柔毛,花柱長于或幾與雄蕊等長。果實近球形,直徑約3厘米,肉質,不開裂,外面密被柔毛;果梗長約4-5毫米;核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兩側稍壓扁,頂端急尖,基部近截形,稍偏斜,表面光滑,僅于背面和腹面具少數不明顯縱向淺溝紋。生于山坡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高4-10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粉紅色至白色。核果近球形,直徑3-4cm;核卵狀橢圓形,扁而平滑。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產四川、云南、西藏。生于山坡雜木林中或山谷溝邊,海拔2000-3400米。野生或栽培。在蘇聯也有栽培。本種核光滑,在桃屬中較為獨特,易與其他種區別。果實含糖量高,可供食用。此種也較耐寒,為培育抗寒桃的良好原始材料。本種于早春先葉開花,在藏東南經常形成排云傲雪的景觀;其果實富含VC、糖分和其它營養成分,可制作果脯,加工果汁,具有獨特的香味。
現有青藏高原上光核桃栽培方法成活率較低,春季栽培時間短,影響了光核桃的產量和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旨在解決現有青藏高原上光核桃栽培成活率較低,春季栽培時間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所述光核桃露地容器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育苗場地選擇地勢平坦,以砂壤土為主,在骨架上覆蓋塑料薄膜的溫室,便于灌溉且不積水,透氣好,排水性良好,延長春季栽培時間;
步驟二,營養土配制,營養土裝袋制作營養袋,營養袋放于框架內,每橫排8個,每10橫排后用小鐵絲將框架兩邊捆扎拉緊,使營養袋不向框架兩側和前臺傾斜;
步驟三,栽植時間:春季栽植在桃萌芽前進行,大幅度縮短緩苗期,冬季在11月上旬進行,土壤上凍前種植,使得苗木基本沒有緩苗期,有利于提早春季萌芽;播種時間:春播,在土壤解凍后開始播種,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凍害;
步驟四,栽植時將土碾碎,平整、均勻地埋入穴內,將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最后將剩下的土埋入,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進行第二次踩實,在桃苗四周筑起直徑1米的定植圈,澆灌定植水后封土,覆地膜保墑;
步驟五,嫁接方法為帶木質部的芽接,嫁接時間:3~4月(此時砧木水分已經上升,可大幅度提高嫁接成活率),8~9月(此時當年新生芽苞葉片已成,可削取帶有葉柄的接穗進行芽接,提高成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未經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527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