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52442.1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88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趙紀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紀濤 |
| 主分類號: | A63B69/00 | 分類號: | A63B69/00;F03G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電 動力 攀巖 裝置 | ||
本發明健身路徑屬于游樂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包括兩立柱及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之間設有履帶,履帶上設有若干攀巖扶手;第一轉動軸一端設有第一阻尼器,另一端設有第一帶輪,第一帶輪下方連接有轉動柱,轉動柱上套設有第二帶輪,第二帶輪下方連接有自發電裝置;第二轉動軸一側設有第二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第一阻尼器均包括設置在立柱上的固定塊、轉動設置在固定塊上的油缸以及設置在油缸另一端的轉盤,兩轉盤分別與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相連,油缸外側設有用于調節其阻力大小的調節按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的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游樂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
背景技術
攀巖運動有巖壁芭蕾、峭壁上的藝術體操等美稱,由登山運動衍生而來,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50年代起源于前蘇聯,是軍隊中作為一項軍事訓練項目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賽項目。進入80年代,以難度攀登的現代競技攀登比賽開始興起并引起廣泛的興趣,1985年在意大利舉行了第一次難度攀登比賽,規模大型的攀巖是在大山深處,在室外,室內的攀巖機規模為小型攀巖機。
目前市面上沒有無動力攀巖機,并且大部分的攀巖機在攀爬的同時都不具備發電的效果,在攀爬的同時無法給外部設備供電,大大降低了其環保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的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發電無動力攀巖裝置,包括兩立柱以及分別架設在立柱上端和下端的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所述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之間設有履帶,所述履帶上設有若干用于攀爬的攀巖扶手;所述第一轉動軸一端設有第一阻尼器,另一端設有第一帶輪,所述第一帶輪下方通過第一皮帶連接有轉動柱,所述轉動柱上套設有第二帶輪,所述第二帶輪下方通過第二皮帶連接有用于給外部設備供電的自發電裝置;所述第二轉動軸一側設有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和第一阻尼器均包括設置在立柱上的固定塊、轉動設置在固定塊上的油缸以及設置在油缸另一端的轉盤,兩所述轉盤分別與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相連,所述油缸外側設有用于調節其阻力大小的調節按鈕。
優選地,兩所述立柱下端均開設有腰形孔,兩所述腰形孔內均可上下移動穿設有軸承,所述第二轉動軸兩端均穿設在軸承內。
優選地,兩所述軸承上端均設有緩沖墊。
優選地,兩所述緩沖墊上端均設有用于支撐緩沖墊的支撐件,所述支撐件穿設在立柱一側設置的支撐座內。
優選地,兩所述立柱外側均設有保護殼。
優選地,兩所述保護殼外側均設有底座。
優選地,所述立柱一側設有便于攀爬調節第一阻尼器阻力的梯子。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本發明的攀巖機能夠便于各種年齡段的人進行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體重自由調節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阻力,并且在使用者進行攀爬的時候,能夠驅動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進行轉動,在第一轉動軸進行轉動的時候能夠帶動設置在其一側的第一帶輪轉動,第一帶輪轉動之后帶動第二帶輪轉動,第二帶輪帶動自發電裝置進行發電,將發出的電供給外部需要用電的設備,能夠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簡圖;
圖2是本發明內部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紀濤,未經趙紀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524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