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48464.0 | 申請日: | 2019-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38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鄭威;胡東兵;胡海利;岳清學;張營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1/42 | 分類號: | F28F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效率 熱管 換熱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換熱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齒狀結構和多個第二齒狀結構,所有所述第一齒狀結構構成第一螺旋環形,所有所述第二齒狀結構構成第二螺旋環形,所述第一螺旋環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環形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螺旋環形和述第二螺旋環形沿所述管體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本發明提供的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在外表面設置兩種形狀和高度均不相同的齒狀結構,從而在換熱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螺旋流道,形成擾流作用,加強流體在換熱管外側的湍流作用,從而提高換熱效率,同時第二流體通道能夠使流體更加快速的通過第一流體通道,有效的減小壓降,進一步提高換熱管的換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換熱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
背景技術
干式蒸發器因調節性能好,回油簡單,制冷劑用量小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制冷行業,但由于其固有的傳熱效率低這一問題,限制了相應產品的開發。針對這一問題,目前主要采用對換熱管管內結構進行強化傳熱的改變,如在內壁面開槽,添加各種翅片等,仍然存在換熱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換熱管結構的換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在外表面設置兩種形狀和高度均不同的齒并呈螺旋排布的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
一種換熱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齒狀結構和多個第二齒狀結構,所有所述第一齒狀結構構成第一螺旋環形,所有所述第二齒狀結構構成第二螺旋環形,所述第一螺旋環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環形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螺旋環形和述第二螺旋環形沿所述管體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
所述第一螺旋環形和所述第二螺旋環形之間形成第一流體通道。
在所述第一螺旋環形中,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齒狀結構之間具有第一間距,在所述第二螺旋環形中,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齒狀結構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所有所述第一間距和所有所述第二間距對應連通形成多條第二流體通道。
每一所述第二流體通道以所述管體的軸線為軸線呈螺旋形狀。
所述第一螺旋環形的螺旋角的角度范圍為45°-85°。
所述第一齒狀結構遠離所述管體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二齒狀結構遠離所述管體的端部形成尖角。
所述第一齒狀結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齒狀結構的高度。
所述管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螺紋槽,所述螺紋槽的軸線與所述管體的軸線共線。
所述螺紋槽的螺旋方向與所述第一螺旋環形的螺旋方向相同。
所述螺紋槽的截面為梯形。
所述第一流體通道的寬度范圍為0.1mm-0.6mm。
所述第一齒形結構的高度范圍為0.6mm-1.5mm,所述第一齒形結構與所述管體接觸的端部寬度范圍為0.1mm-0.5mm。
所述第二齒形結構的高度范圍為0.3mm-0.75mm,所述第二齒形結構與所述管體接觸的端部寬度范圍為0.1mm-0.5mm。
所述第一齒狀結構的形狀為四棱錐,所述第二齒狀結構的形狀為三棱柱。
一種換熱器,包括上述的換熱管。
本發明提供的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在外表面設置兩種形狀和高度均不相同的齒狀結構,從而在換熱管的外表面上形成螺旋流道,形成擾流作用,加強流體在換熱管外側的湍流作用,從而提高換熱效率,同時第二流體通道能夠使流體更加快速的通過第一流體通道,有效的減小壓降,進一步提高換熱管的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換熱效率高的換熱管及換熱器的實施例的換熱管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484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