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43622.3 | 申請日: | 2019-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75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正國;施迎春;夏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通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H3/02 | 分類號: | B25H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麗偉 |
| 地址: | 224000 江蘇省鹽城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訊 運維用 便攜式 檢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包括第一固定帶、夾具、儲物盒、檢修箱本體和滑軌,所述檢修箱本體由第一存儲箱和第二存儲箱組成,且第一存儲箱和第二存儲箱通過連接布連接,所述第一存儲箱的內部縫制有第三固定帶,且第三固定帶的內部插接有第二工具,所述夾具固定在第一存儲箱的內部位于第二工具的一側,且夾具的內部夾持有第二工具頭,所述第二工具的上表面固定有接頭,且接頭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第一工具頭,所述儲物盒固定在第二存儲箱的內部頂端,且儲物盒的內部焊接有隔板,所述滑軌固定在第二存儲箱的內部位于儲物盒的下方,且滑軌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有第二固定帶。本發明便于攜帶較多尺寸的第二工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訊運維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
背景技術
通訊是報刊宣傳的基本題材之一,具有內容真實詳細具體、形式自由靈活、表達方式多樣、語言生動形象等特點。通訊的類型有: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概貌通訊、新聞故事、文藝通訊、主題通訊、旅游通訊;最常見的是: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它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通訊運維時需要使用檢修箱檢修。
經檢索,專利公開號為CN205968933U的一種通訊檢修用工具箱,包括上殼體、下殼體、收納袋和提醒系統;上殼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存放槽;下殼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存放槽;上殼體和下殼體匹配蓋合連接,形成有容納腔;收納袋設置于容納腔內;收納袋的側壁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內側壁可拆卸連接;提醒系統包括電源、提醒光源、第一按鍵開關和若干個觸碰開關;電源設置于容納腔內,提醒光源和第一按鍵開關均設置在上殼體/下殼體的內壁上;第一存放槽和第二存放槽的底壁均設置有觸碰開關;電源、提醒光源、第一按鍵開關和觸碰開關串聯。
現有技術中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的缺點不足:現有檢修箱存放工具格有限,放置不了太多工具,但是像起子,鑷子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尺寸,檢修箱無法放置較多尺寸的工具,使用不夠便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具備便于攜帶較多尺寸的第二工具的優點,解決了現有檢修箱存放工具格有限,放置不了太多工具,但是像起子,鑷子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尺寸,檢修箱無法放置較多尺寸的工具,使用不夠便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訊運維用便攜式檢修箱,包括第一固定帶、夾具、儲物盒、檢修箱本體和滑軌,所述檢修箱本體由第一存儲箱和第二存儲箱組成,且第一存儲箱和第二存儲箱通過連接布連接,所述第一存儲箱的內部縫制有第三固定帶,且第三固定帶的內部插接有第二工具,所述夾具固定在第一存儲箱的內部位于第二工具的一側,且夾具的內部夾持有第二工具頭,所述儲物盒固定在第二存儲箱的內部頂端,且儲物盒的內部焊接有隔板,所述滑軌固定在第二存儲箱的內部位于儲物盒的下方,且滑軌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有第二固定帶。
優選的,所述第二工具的上表面固定有接頭,且接頭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第一工具頭。
優選的,所述第一存儲箱的內部位于第二工具的一側縫制有第一固定帶,且第一固定帶的內部插接有第一工具。
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和第三固定帶均采用彈性設計。
優選的,所述儲物盒的內部通過隔板分隔為儲物格,且儲物盒的上表面合頁連接有盒蓋,盒蓋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
優選的,所述滑軌共設有五個,且五個滑軌關于第二存儲箱的內部等距分布。
優選的,所述第一存儲箱的外表面縫制有第一拉鏈,且第二存儲箱的外表面縫制有第二拉鏈,第二拉鏈的外表面安裝有拉鏈頭,且第二拉鏈和第一拉鏈嚙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通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通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436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彎折屋頂安裝的光伏瓦
- 下一篇:面向智能家居的自感應低碳窗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