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及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911342816.1 | 申請日: | 2019-12-23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4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發明(設計)人: | 李真;馮健;左秀麗;阿迪萊;李延青;楊曉云;賴永航;邵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美迪康數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62;A61B10/04;A61B10/06;G06N3/04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黃海麗 |
地址: | 25001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鏡下 自動識別 活檢 部位 數量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內鏡檢查過程中實時采集的視頻幀;
基于預先訓練的活檢鉗檢測模型,逐幀檢測是否存在活檢鉗;
若存在活檢鉗,基于預先訓練的內鏡部位識別模型,確定當前取活檢的內鏡部位;同時,開始對活檢鉗進行跟蹤,得到包含所述活檢鉗的連續視頻片段,根據預先訓練的取活檢動作識別模型,確定是否進行取活檢;
所述方法還包括:記錄所述內鏡檢查的部位和各部位對應的取活檢次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檢鉗檢測模型和內鏡部位識別模型均采用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活檢動作識別模型采用3D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活檢鉗進行跟蹤采用活檢鉗檢測模型;獲取活檢鉗一直存在或活檢鉗消失的時間小于k幀的連續視頻幀,基于該連續視頻幀進行取活檢動作識別。
5.一種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圖像獲取模塊,獲取內鏡檢查過程中實時采集的視頻幀;
活檢鉗檢測模塊,基于預先訓練的活檢鉗檢測模型,逐幀檢測是否存在活檢鉗;
活檢部位識別模塊,用于在存在活檢鉗時,基于預先訓練的內鏡部位識別模型,確定當前取活檢的內鏡部位;
取活檢動作識別模塊,用于在存在活檢鉗時,對活檢鉗進行跟蹤,得到包含所述活檢鉗的連續視頻片段,根據預先訓練的取活檢動作識別模型,確定是否進行取活檢;
取活檢次數模塊,用于記錄所述內鏡檢查的部位和各部位對應的取活檢次數。
6.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
7.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該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內鏡下自動識別活檢部位及活檢數量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美迪康數字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美迪康數字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4281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