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40147.4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15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陳娟;隋闖;吳汝菠;王德鋼;曾慶堅;鐘英紹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臣碧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9/08 | 分類號: | B08B9/08;B08B1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容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劉新年 |
| 地址: | 5114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箱 養殖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屬于網箱養殖輔助裝置技術領域。本網箱養殖清臟裝置,包括吸收機構、排污收集機構和排氣機構;吸收機構包括吸收器和第一排污管,吸收器位于網箱的底部,第一排污管和吸收器相固連;排污收集機構包括載體和第二排污管,載體的開口高于水平面,第二排污管的一端和第一排污管相連接,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位于載體內,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的出口處設置有快速閥,第二排污管水平高度高于吸收器的水平高度;排氣機構設置于第二排污管上。通過利用虹吸原理,將沉積在網箱底部的死魚殘餌或者其他雜物可通過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排出到載體內,實現網箱養殖的自動清臟,保證網箱內的養殖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網箱養殖輔助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地,深水網箱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會有殘餌糞便以及死魚沉積在網箱底部。魚類養殖產生的殘餌、排放的糞便等廢物,常使水體營養鹽含量增加,溶解氧下降,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底質污染;如若不及時清除病死魚,將會污染水體、傳播疾病,危害養殖動物安全。殘餌糞便以及死魚的不及時清理,會導致養殖產量下降,盈利能力降低。目前死魚和其他廢物清理主要依靠人工清理,操作難度大,費時費力,也不能及時清理干凈。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網箱養殖自動清臟。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包括吸收機構、排污收集機構和排氣機構;所述吸收機構包括吸收器和第一排污管,所述吸收器位于網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排污管和所述吸收器相固連;所述排污收集機構包括載體和第二排污管,所述載體的開口高于水平面,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排污管相連接,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載體內,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的出口處設置有快速閥,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的出口處低于水平面;所述排氣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二排污管上,用于當關閉所述快速閥時抽取所述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中的空氣。
其工作原理是:本網箱養殖清臟裝置工作時,先將設置第二排污管上的快速閥關閉,由于第一排污管的一端連接吸收器,且位于網箱的底部,即在海水中,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啟動排氣機構,排氣機構快速將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內的空氣排出,海水從吸收器吸進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內,使得海水灌滿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此時,關閉排氣機構,打開快速閥,因為第二排污管遠離第一排污管的一端出口低于水平面,第二排污管遠離第一排污管的一端出口處與水平面存在高度差,根據虹吸原理,沉積在網箱底部的死魚殘餌或者其他雜物可通過吸收器自動吸進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內,然后從第二排污管遠離第一排污管的一端排出到載體內,實現網箱養殖的自動清臟,保證網箱內的養殖環境。
在上述的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中,所述吸收器外形為倒圓錐形;所述載體為形狀開口向上呈半球形或錐形的容器。
在上述的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中,所述第二排污管包括排污彎管和排污軟管;所述排污彎管的一端通過快速接頭和所述第一排污管相連接,所述排污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排污軟管相固連;所述快速閥設置于所述排污軟管的出口處。
在上述的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中,所述排污收集機構還包括魚水分離器;所述魚水分離器包括箱體、魚水過濾網和殘餌過濾網;所述排污軟管遠離排污彎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箱體的上側;所述魚水過濾網傾斜設置在箱體內,所述魚水過濾網的一端和所述排污軟管的出口處底側相平齊,所述魚水過濾網的另一端和設置在箱體側面排污口的底側相平齊,所述排污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排污軟管出口的高度;所述殘餌過濾網位于所述魚水過濾網的下方,所述殘餌過濾網可拆卸連接于箱體內。
在上述的一種網箱養殖清臟裝置中,所述排污收集機構還包括潛水泵,所述潛水泵安裝于所述箱體內的底側,所述潛水泵上的排水管穿過所述箱體延伸至載體的外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臣碧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中臣碧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401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錄音設備
- 下一篇:人臉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