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39901.2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813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文俊強;張碩;龐永龍;張子翕;李彥昌;楊榮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高強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2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混凝土技術領域。本發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水泥1000份、微硅粉120?135份、粘度改性粉55?125份、鑄造砂960?1040份、鋼纖維185?200份、減水劑20?30份、水395?450份。本發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水泥、微硅粉、鑄造砂與水混合均勻制得第一漿料;將粘度改性劑、減水劑、鋼纖維與水混合均勻制得第二漿料;將第一漿料和第二漿料混合均勻,即得。本發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較低的自收縮率,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紋的幾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以其耐久性高、強度高而受到關注,一般分為活性粉末混凝土、注漿纖維混凝土和工程膠凝復合膠凝材料等。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選用細砂作為骨料,添加了硅灰等礦物摻合料,加入高效減水劑和鋼纖維,利用礦物摻合料的微填充效應和火山灰效應,使得超高性能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密實,強度也得到大幅提高。鋼纖維的加入更是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和韌性,使得超高性能混凝土承受沖擊荷載的能力得到提高。
申請公布號為CN109293311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漿料,包括水泥、微硅粉、納米二氧化硅、石英粉、硅砂、鋼纖維、減水劑及水,其中,按照重量份計算,水泥為600-750份,納米二氧化硅為5-20份,微硅粉為150-200份,石英粉為150-250份,硅砂為900-1000份,鋼纖維為150-250份,減水劑為8-15份。這種超高性能混凝土漿料制得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壓強度,力學性能優良,而且初凝時間較短,但是,該混凝土漿料中添加了較多的硅砂和石英粉等,容易導致混凝土的自收縮程度加大,進而導致混凝土后期使用時容易出現裂紋。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較低的自收縮率。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抗擾動混凝土的制備方法,該方法能夠提高原料間的混合均勻程度,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縮率。
為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水泥1000份、微硅粉120-135份、粘度改性粉55-125份、鑄造砂960-1040份、鋼纖維185-200份、減水劑20-30份、水395-450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了較少量的鑄造砂,同時也減少了微硅粉的用量,大大減弱了混凝土的自收縮率。另外,本發明加入了一定量的粘度改性粉,增加了混凝土漿料的粘度,粘度改性粉摻合在混凝土原料顆粒之間,避免了在混凝土收縮時產生裂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水泥1000份、微硅粉120-135份、粘度改性粉72-125份、鑄造砂960-1040份、鋼纖維195-200份、減水劑25-30份、水405-450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優選了各原料的配比,使得粘度改性劑與其他原料之間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紋的幾率。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鑄造砂由20-40目的粗鑄造砂和40-70目的細鑄造砂按照質量比1:1組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鑄造砂采用顆粒大小不同的兩種規格的鑄造砂組成,能夠實現砂粒顆粒間的級配,避免砂粒之間出現較多空隙而提供收縮空間。另外,本發明的兩種規格的鑄造砂的質量比為1:1,能夠使細粒鑄造砂充分、完全地填充在粗粒鑄造砂的顆粒間隙中。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原料還包括20-30重量份的鋁灰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高強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市高強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99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