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合成孔徑雷達目標圖像識別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35801.2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914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夏淵;楊喬;喬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V20/13 | 分類號: | G06V20/13;G06V10/774;G06V10/82;G06N3/0464;G06N3/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會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成孔徑雷達 目標 圖像 識別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成孔徑雷達目標圖像識別方法及系統,所述識別方法包括:從MSTAR數據集中,獲取訓練樣本集和測試樣本集;通過所述訓練樣本集對原始雙流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得到訓練好的雙流卷積神經網絡;基于訓練好的雙流卷積神經網絡,對各所述測試樣本圖像進行識別,得到對應各測試樣本圖像的網絡預測標簽。本發明通過訓練樣本集對原始雙流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可降低參數數量,提高識別效率;基于訓練好的雙流卷積神經網絡,對待識別目標圖像進行識別,從而可準確得到待識別目標圖像的類別,可提高識別的正確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目標圖像識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合成孔徑雷達SAR能夠全天時、全天候的獲得高分辨率圖像,且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因而被廣泛的應用于軍事、災害、地質、農業等領域。SAR目標識別是SAR圖像解譯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現有的SAR目標識別方法可以分為三種:模板匹配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機器學習的方法。近年來,為了提高SAR目標識別的精度,學者們提出了一些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SAR目標識別方法,取得了顯著的識別結果。
例如,Ding等人(參見參考文獻:J.Ding,B.Chen,H.Liu?and?M.Huang,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With?Data?Augmentation?for?SAR?TargetRecognition,in?IEEE?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Letters,vol.13,no.3,pp.364-368,March?2016.)提出了一種基于數據擴充的卷積神經網絡的SAR目標識別方法,該方法提出了三種數據擴充的方式,提高了SAR目標識別正確率。Chen等人(參見參考文獻:S.Chen,H.Wang,F.Xu?and?Y.Jin,Target?Classification?Using?the?DeepConvolutional?Networks?for?SAR?Images,in?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vol.54,no.8,pp.4806-4817,Aug.2016.)提出了一種新的卷積神經網絡結構用于SAR目標識別,該卷積神經網絡中所有的層都利用稀疏連接的方式,而不是全連接的方式,這樣就成功避免了在少量訓練樣本情況下過擬合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為了取得好的效果,現有方法會不斷加深網絡結構,但是隨著網絡層數不斷增加,模型體積越來越大,會導致實際應用中的權值參數存儲問題和計算速度問題。因而如何在減少網絡參數的同時,保證網絡性能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即為了減少網絡參數,提高識別速度,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孔徑雷達SAR目標圖像識別方法及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種合成孔徑雷達目標圖像識別方法,所述識別方法包括:
從移動和靜止目標獲取與識別MSTAR數據集中,獲取訓練樣本集和測試樣本集,所述訓練樣本集包括多對訓練樣本圖像及對應的標簽,所述測試樣本集包括多幅待識別的測試樣本圖像;
通過所述訓練樣本集對原始雙流卷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得到訓練好的雙流卷積神經網絡;
基于訓練好的雙流卷積神經網絡,對各所述測試樣本圖像進行識別,得到對應各測試樣本圖像的網絡預測標簽。
可選地,所述從移動和靜止目標獲取與識別MSTAR數據集中,獲取訓練樣本集和測試樣本集,具體包括:
從移動和靜止目標獲取與識別MSTAR數據集中,分別選取在第一設定俯仰角下觀測的第一歷史SAR圖像和在第二設定俯仰角下觀測的第二歷史SAR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58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的圖像處理
- 圖像編碼/圖像解碼方法以及圖像編碼/圖像解碼裝置
- 圖像處理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形成設備、圖像形成系統和圖像形成方法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