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攝像光學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35795.0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22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卞旭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誠瑞光學(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02 | 代理人: | 萬鵬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 光學 鏡頭 | ||
本發明涉及光學鏡頭領域,公開了一種攝像光學鏡頭,該攝像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第六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1,第六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2,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第五透鏡的像側面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的軸上距離為d10,且滿足下列關系式:0.60≤f1/f≤1.60;f2≤0.00mm;?1.00≤(R11+R12)/(R11?R12)≤?0.10;1.50≤d9/d10≤25.00。本發明提供的攝像光學鏡頭具有良好光學性能的同時,滿足大光圈、廣角化、超薄化的設計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鏡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智能手機、數碼相機等手提終端設備,以及監視器、PC鏡頭等攝像裝置的攝像光學鏡頭。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由于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縮小,再加上現今電子產品以功能佳且輕薄短小的外型為發展趨勢,因此,具備良好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攝像鏡頭儼然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為獲得較佳的成像品質,傳統搭載于手機相機的鏡頭多采用三片式、四片式甚至是五片式、六片式透鏡結構。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多樣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積不斷縮小,且系統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八片式透鏡結構逐漸出現在鏡頭設計當中,常見的八片式透鏡雖然已經具有較好的光學性能,但是其光焦度、透鏡間距和透鏡形狀設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導致透鏡結構在具有良好光學性能的同時,無法滿足大光圈、超薄化的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其具有良好光學性能的同時,滿足大光圈、超薄化的設計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攝像光學鏡頭,所述攝像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
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第六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1,所述第六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2,所述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到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的軸上距離為d10,且滿足下列關系式:0.60≤f1/f≤1.60;f2≤0.00mm;-1.00≤(R11+R12)/(R11-R12)≤-0.10;1.50≤d9/d10≤25.00。
優選地,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且滿足下列關系式:1.00≤f4/f≤4.00。
優選地,所述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所述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下列關系式:-4.79≤(R1+R2)/(R1-R2)≤-0.31;0.05≤d1/TTL≤0.21。
優選地,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所述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下列關系式:-28.69≤f2/f≤-0.61;0.61≤(R3+R4)/(R3-R4)≤25.95;0.02≤d3/TTL≤0.08。
優選地,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所述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所述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下列關系式:-4.94≤f3/f≤12.59;-0.01≤(R5+R6)/(R5-R6)≤5.48;0.01≤d5/TTL≤0.0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誠瑞光學(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誠瑞光學(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57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力運檢機器人移動平臺
- 下一篇:一種汽車的穩定桿連接桿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