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阻流導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34449.0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8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寸雨曦;劉云云;林恒;劉玉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管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阻流導管,其包括內導管、外導管以及阻流元件,阻流元件的一端與內導管的外周連接,另一端與外導管的遠端連接;當外導管朝向內導管的遠端方向移動時,阻流元件膨脹;而當外導管遠離內導管的遠端方向移動時,阻流元件收縮。如此配置,通過控制外導管或內導管的進退,即可實現控制阻流元件的膨脹,其構型轉換時間短,手術過程中可重復定位,手術簡便省時;另外阻流元件通過可控幅度的膨脹而阻斷血流,對腦血管壁的刺激較低,也可避免采用球囊而帶來的易破裂的問題;此外阻流元件收縮時,其厚度較薄,由此可在控制阻流導管外徑的前提下使其內徑增大,適應于較大的血栓或器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阻流導管。
背景技術
腦卒中,主要由腦血管內的血栓引起,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是當今世界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導致成人長期殘疾的首位原因的疾病。目前,臨床中通常使用抽吸導管直接吸栓或支架輔助取栓的治療方法去除血栓,實現血管再通。抽吸導管沿血管到達血栓位置后,在近端給與負壓,將血栓吸入管中或吸附在管口緩慢拖入導引導管內,使得血管重新獲得血流動力;支架取栓器需要越過血栓位置,靠支架網孔捕捉血栓,回撤入支撐導管,使得血管再通,支架回撤進入支撐導管后,支撐導管連同支架以及捕獲的血栓一起回撤進入導引導管。但在取栓過程中,由于近端血流沖擊,常有血栓脫落并且流向遠端血管,或在成功捕獲栓子后,在操作抽吸導管或取栓支架輸入介入治療器械(導引導管或支撐導管)的過程中,產生碎栓流向血管遠端形成二次閉塞,造成手術失敗,嚴重時威脅患者生命。例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引起的心肌壞死率高達16%-39%,究其原因,則多為介入操作過程中栓子逃逸遠端血管所致。為了解決介入治療時血栓破裂的帶來的問題,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球囊導引導管臨時阻斷血流輔助取栓手術。
通常在手術過程中,球囊導引導管輔助取栓器械到達目標位置后(抽吸導管或支撐導管通過球囊導引導管的內腔到達目標位置),注入造影液使得球囊可以擴張,貼附血管壁,臨時阻斷血流;而在血栓進入抽吸導管或支撐導管內腔后,通過球囊的收縮,回撤球囊導引導管,將血栓帶出人體以達到血流重建的效果。
然而,現有球囊導引導管的產品中,球囊一般均安裝在外導管的外部,因球囊本身存在一定的厚度,為了保證導管能在血管中順利推送,需要控制導管的外徑不能過大,導致導管的內徑過小,無法適配更大管腔的抽吸導管或支撐導管,故而無法治療較大血栓。同時,對于球囊導引導管而言,需要向球囊里充盈顯影液或其它液體使球囊鼓起,貼附血管壁,才能起到阻斷血流的效果,因此使用球囊達到完全阻斷血流需要一定時間,而回抽造影液回撤球囊導引導管也是如此,在增加了手術時間的同時,可能因血流阻斷時間過長而導致組織缺血甚至壞死,還可能帶來球囊充盈過大或破裂損傷血管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手術過程中,如果球囊充盈的位置不恰當,需要將顯影液完全排出后才能重新定位充盈,不僅消耗更大量時間,重復充盈也使得球囊破裂的風險增加從而對血管產生二次損傷。此外,球囊充盈帶來的壓力容易對腦血管壁產生刺激,從而在手術過程中引起各類并發癥。以上缺點限制了球囊在取栓手術中的輔助效果,提高了取栓手術的難度也給患者帶來很大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流導管,以解決現有的導引導管中,采用球囊阻流而帶來阻流慢、安全可靠性低、重復性差以及導管內腔小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阻流導管,其包括:
內導管;
外導管,可活動地套設于所述內導管的外部;以及
阻流元件,一端與所述內導管的外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外導管的遠端連接;所述阻流元件被配置為,當所述外導管朝向所述內導管的遠端方向移動時,所述阻流元件膨脹;當所述外導管遠離所述內導管的遠端方向移動時,所述阻流元件收縮。
可選的,在所述阻流導管中,所述阻流元件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內導管和所述外導管連接,所述支撐架被配置為,在受到軸向壓力時膨脹,在受到軸向拉力時收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微創神通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44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LTE-R和GSM-R雙模終端的呼叫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阻流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