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的天冬聚脲樹脂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33584.3 | 申請日: | 2019-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39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梓藝;孫軍田;丁賢雄;徐蒲英;趙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D175/02 | 分類號: | C09D175/02;C08G18/10;C08G18/40;C08G18/48;C08G18/64;C08G18/79;C08G18/66;C08G18/32;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陳建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硬度 耐磨 耐久性 腐蝕 防水 天冬 樹脂 組合 | ||
本發明公開了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的天冬聚脲樹脂組合物,包括主劑和固化劑,所述主劑與固化劑按體積比為1.2~1.4混合;其中,所述主劑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分子量276的氨基官能活性稀釋劑53~95%、分子量327.4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3~7%、分子量2000的聚醚胺10~40%、顏料2~8%;所述固化劑為NC0%含量為18~22%的多異氰酸酯預聚物,所述多異氰酸酯預聚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組分聚合反應而成:分子量180的環己烷?1,6?二異氰酸酯均聚物48~90%、分子量1000的聚氧化亞丙基二醇12~37%、分子量327.4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1.8~9%、分子量102.1的碳酸丙烯酯1.8~9%。本發明具有優秀的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是一種新型的環保無污染的綠色產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涂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 的天冬聚脲樹脂組合物。
背景技術
混凝土或鋼材面暴露于空氣中,在紫外線及溫度、水氣、酸雨、化學物質、 氧的作用下,易引起混凝土的侵蝕、鋼材的腐蝕,最終引起基材損毀。目前混 凝土或鋼材面一般采用環氧系列樹脂組合物、氨基甲酸乙酯系列樹脂組合物和 脂肪族化合物聚脲、芳香族化合物聚脲的樹脂組合物進行涂覆。現有環氧系列 樹脂組合物、氨基甲酸乙酯系列樹脂組合物作為涂覆原料具有拉伸長度、伸長 率、耐化學性、耐候性、耐久性等物性差的缺陷,在涂裝及使用過程中還會釋 放環境污染、揮發性有機物,同時伴隨有惡臭味。混合使用脂肪族化合物聚脲 和芳香族化合物聚脲的樹脂組合物作為涂覆原料長時間暴露于紫外線中,表面會產生黃變現象,硬度提高,伸長率降低,從而導致表面龜裂及破壞,最終無 法達成半永久性的耐久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的天 冬聚脲樹脂組合物,對紫外線具有極強的抵抗性及抗黃變性,具有優秀的機械 性及物性,且噴涂及使用過程中無環境危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的天冬 聚脲樹脂組合物,包括主劑和固化劑,所述主劑與固化劑按體積比為1.2~1.4 混合;
其中,所述主劑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分子量276的氨基官能活性稀釋劑 53~95%、分子量327.4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3~7%、分子量2000的聚 醚胺10~40%、顏料2~8%;
所述固化劑為NCO%含量為18~22%的多異氰酸酯預聚物,所述多異氰酸酯 預聚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組分聚合反應而成:分子量180的環己烷-1,6-二異氰 酸酯均聚物48~90%、分子量1000的聚氧化亞丙基二醇12~37%、分子量327.4 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1.8~9%、分子量102.1的碳酸丙烯酯1.8~9%。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耐腐蝕且防水的天冬 聚脲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劑和固化劑,所述主劑與固化劑按體積 比為1.2~1.4混合;
其中,所述主劑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分子量276的氨基官能活性稀釋劑 53~95%、分子量327.4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3~7%、分子量2000的聚 醚胺5~40%;
所述固化劑為NCO%含量為18~22%的多異氰酸酯預聚物,所述多異氰酸酯 預聚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組分聚合反應而成:由分子量180的環己烷-1,6-二異 氰酸酯均聚物48~90%、分子量327.4的三-(2-氯異丙基)磷酸酯18~54%聚 合而成。
進一步的,本發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高硬度耐磨型、耐久性 耐腐蝕且防水的天冬聚脲樹脂組合物,所述天冬聚脲樹脂組合物涂膜的膜厚為 200~3000μm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科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35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