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及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31862.1 | 申請日: | 2019-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840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韓立煒;楊志斌;張雅雯;姬偉斌;信行;楊世鋒;郭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A01G9/029;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明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高麗華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 有機 結合 復合 生態 護坡 構建 方法 | ||
1.一種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河道兩側傾斜的岸坡為基礎,沿斜面間隔鋪設模板,相鄰模板之間形成澆筑區域,澆筑區域內自下而上澆筑膠凝砂礫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鋪設的膠凝砂礫石層,膠凝砂礫石凝固后拆除模板,并在模板所占據的帶狀區域內填充含ETS生態菌群的生態袋形成生態帶,所述生態袋的袋體內填充有團狀的植物有機結合體,植物有機結合體包括ETS生態菌群、植物種子和少量的粘和物,且植物有機結合體根系能夠透過袋體進入膠凝砂礫石層的縫隙中形成生態層基礎,在生態層基礎上鋪設土壤形成表土層,表土層種植相應植物形成植被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層的土壤內摻雜有所述有機植物結合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澆筑區域的寬度為2~4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凝砂礫石層包括以下質量與質量百分比的組分:水膠比為1.0~1.4,水泥用量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為水泥用量的60%~70%;所述膠凝砂礫石層的空隙率不小于15%。
5.一種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該生態護坡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的構建方法所構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河道兩側傾斜的岸坡為基礎,在該基礎上澆筑膠凝砂礫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鋪設的膠凝砂礫石層,膠凝砂礫石層的上端均向上延伸至河道的河岸上,所述膠凝砂礫石層沿坡岸方向均勻間隔開有或預留有多條生態槽縫且在多條生態槽縫內均填充含ETS生態菌群的生態袋形成生態帶,所述生態袋的袋體內填充有團狀的植物有機結合體,植物有機結合體包括ETS生態菌群、植物種子和少量的粘和物,所述膠凝砂礫石層和生態帶之上鋪設有土壤形成表土層,表土層種植相應植物形成植被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凝砂礫石層的空隙率不小于15%。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凝砂礫石層包括以下質量與質量百分比的組分:水膠比為1.0~1.4,水泥用量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為水泥用量的60%~70%。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其特征在于,所述ETS生態菌群包括多種放線菌、氨氮分解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亞硝酸鹽降解菌、纖維分解菌、多種光合菌、多種乳酸菌、低溫分解菌、嗜鹽菌。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子包括水生植物種子、陸生植物種子和水陸過渡帶的水陸兩生植物種子。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有機結合體復合生態護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層的土壤內摻雜有所述有機植物結合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未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186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公共場所用防碰撞隔音型門
- 下一篇:一種骨科護理用腿部固定支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