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30211.0 | 申請日: | 2019-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222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何進勤;雷金銀;王長軍;雷曉婷;金建新;李鳳霞;祁煥軍;吳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寧夏土壤與植物營養重點實驗室) |
| 主分類號: | C05G3/80 | 分類號: | C05G3/8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銀川瑞海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4104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750002 寧夏回***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旱地 土壤 水肥 協同 調控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旱地土壤調節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水肥調控方法所利用的原料的質量配比為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20?30%、牛糞40?55%、海藻粉5?10%、丙烯酰胺5?10%、凹凸棒5?10%;本發明重點以農業廢棄物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牛糞和微生物菌劑為主要材料,同時加入海藻粉、丙烯酰胺、凹凸棒等輔料,進行生物發酵的方法,這種方法既能改善與構建土壤結構,實現土壤水庫的擴蓄增容,又能培肥土壤、激發肥效,實現水分高效利用,從而達到水肥協同調控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旱地土壤調節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旱地農業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糧油的重要產地,也是林牧業的重要基地。旱地農田水分和土壤肥力是影響旱地農業生產的主要脅迫因子,它們之間相互聯互補、耦合協同,在旱地土壤肥力保持、水肥高效利用、農業生產與產量潛力挖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見的旱地農業土壤水和肥調控技術主要是應用特殊的化學制劑來進行調控,且把水分與土壤肥力割裂開來,忽視了水肥聯合協同的作用。通常以土壤和作物為調控對象,調控方式則是將化學制劑直接施用到土壤中或作物上,包括表土結構改良劑、土壤激活劑、土壤保水劑、作物抗蒸騰劑等,這些方法單一、水肥分裂,同時成本價值較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原材料成本較高,且不能有效進行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等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
一種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所利用的原料為馬鈴薯淀粉加工廢渣、牛糞、海藻粉、丙烯酰胺和凹凸棒。
優選的,水肥調控方法所利用的原料的質量配比為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20-30%、牛糞40-55%、海藻粉5-10%、丙烯酰胺5-10%、凹凸棒5-10%。
優選的,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含水率小于35%,牛糞為微生物發酵處理后的腐熟牛糞。
優選的,土壤水肥協同調控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驟:用壓榨法完成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整體脫水,使其含水率小于35%;
第二步驟:將牛糞加入微生物菌劑進行快速發酵腐熟;
第三步驟:按質量比例稱取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牛糞、海藻粉、丙烯酰胺、凹凸棒,將稱取的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牛糞、海藻粉、丙烯酰胺、凹凸棒混勻裝袋;
第四步驟:稱取上述混勻的肥料,按照每畝地40-60kg的肥料施入,耕地,對旱地土壤水肥協同調控。
優選的,步驟二所述的牛糞的含水率為20%-30%。
優選的,微生物菌劑為梭狀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沼澤紅假單胞桿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重點以農業廢棄物馬鈴薯加工淀粉廢渣、牛糞和微生物菌劑為主要材料,同時加入海藻粉、丙烯酰胺、凹凸棒等輔料,進行生物發酵的方法,這種方法既能改善與構建土壤結構,實現土壤水庫的擴蓄增容,又能培肥土壤、激發肥效,實現水分高效利用,從而達到水肥協同調控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不同調控方法對玉米株高、莖粗變化;
圖2為不同調控方法對玉米雙棒率變化。
圖3為不同調控方法對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寧夏土壤與植物營養重點實驗室),未經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寧夏土壤與植物營養重點實驗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02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