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生物修復劑及基于其的土壤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11947.3 | 申請日: | 2019-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36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卓丕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中苗景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7/40 | 分類號: | C09K17/40;A01N63/22;A01N63/23;A01P3/00;A01P1/00;A01B79/02;B09C1/08;B09C1/00;C09K101/00;C09K109/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凱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楊連華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 生物 修復 基于 方法 | ||
1.土壤生物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數計,由以下組分制成:30~40份納米磷酸鹽、10~20份改性含硅礦物、20~40份固體工業廢棄物、2~6份pH調節劑、5~10份活性炭粉、1~3份復合微生物菌劑、6~10份生物質炭、5~12份腐殖酸鈉以及2~6份殼聚糖纖維;
所述納米磷酸鹽包括納米羥基磷灰石粉、納米磷酸鋯、介孔磷酸鋅、焦磷酸鉀以及羥基磷灰石復合材料;
所述改性含硅礦物由改性鉀長石粉、改性鈉長石粉、改性鈣長石粉以及改性氧化硅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制成,所述羥基磷灰石復合材料為羥基磷灰石顆粒與納米蒙脫土或納米沸石或納米高嶺土或高分子樹脂的復合物,所述高分子樹脂為聚乳酸;
所述固體工業廢棄物為高爐渣、粉煤灰、廢石膏、鹽泥以任意比制成的混合物;
所述pH調節劑由氧化鈣、氫氧化鈣、三乙醇胺、碳酸鈉、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而成;
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由枯草芽孢桿菌、藍細菌、脫硫弧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硝化細菌、酵母菌混合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生物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每一份所述pH調節劑由質量占比20%~40%的氧化鈣、10%~30%的氫氧化鈣、15%~25%的三乙醇胺、5%~15%的碳酸鈉、15%~30%的碳酸鈣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生物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由質量占比為20%的枯草芽孢桿菌、20%的藍細菌、10%的脫硫弧菌、10%的蘇云金芽孢桿菌、10%的地衣芽孢桿菌、15%的硝化細菌、15%的酵母菌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生物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粒徑為100~200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生物修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纖維的黏度為0.25~0.65Pa·s。
6.基于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土壤生物修復劑的土壤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操作:
S1、翻土:將被污染的待修復土壤進行翻土晾曬;
S2、二次翻土:將完成步驟1的土壤進行二次翻土晾曬;
S3、噴藥:在完成步驟S2的土壤表面噴灑一層土壤生物修復劑,靜置至少3小時后進行至少一次翻土,并再次噴灑一層所述土壤生物修復劑,然后靜置2~5天;
S4、淋水:在完成步驟S3的土壤表面噴淋水分,然后將完成噴淋水分后的土壤進行通風干燥,即完成土壤的修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的翻土深度為30~80cm。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二次翻土的深度為大于或小于步驟S1的深度。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通風時長為3~30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中苗景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中苗景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1194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查找違法嫌疑車輛的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瓜爾膠溶液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