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變形車輪、可變形車輪控制系統及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04885.3 | 申請日: | 201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69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薛雙龍;周新華;周杰;張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19/02 | 分類號: | B60B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金蘭 |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形 車輪 控制系統 車輛 | ||
本公開涉及一種可變形車輪、可變形車輪控制系統及車輛,該可變形車輪包括輪轂、多個伸縮桿以及多個弧形支撐塊,多個伸縮桿圍繞輪轂的外圓周間隔設置并沿徑向延伸,多個弧形支撐塊圍繞輪轂以拼接成車輪外輪廓,每個弧形支撐塊的周向兩端分別通過伸縮桿與輪轂相連,通過控制相應伸縮桿的伸縮能夠使得車輪外輪廓變形。通過伸縮桿的伸縮以帶動弧形支撐塊沿徑向靠近或者遠離輪轂,進而使圍繞輪轂且由該多個弧形支撐塊拼接而成的車輪外輪廓構造為不同的形狀,從而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進而能夠使得車輛在經過泥濘等不良路況時安全高效地通過,機動性強。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可變形車輪、可變形車輪控制系統及車輛。
背景技術
車輛在泥濘、坑洼道路工況行駛時,由于地面濕滑,車輛容易打滑陷入困境,目前主要采用其他車輛牽引、拖拽的方式實現被困車輛的脫困,這種方式有以下缺點:
1、需要有其他車輛的幫助。如果在偏遠地區、山區等非交通干道道路上被困,很難會有其他車輛出現,或者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等到救援車輛。
2、危險。如果碰到惡劣天氣長時間未脫困,可能危及到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可能會使救援車輛陷入困境。
3、耗時長。救援車輛在救援過程中耗費時間較長、可能會貽誤最佳脫困時機。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形車輪、可變形車輪控制系統及車輛,該可變形車輪能夠使車輛安全高效地通過泥濘道路等不同的路況,機動性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一種可變形車輪,所述可變形車輪包括輪轂、多個伸縮桿以及多個弧形支撐塊,多個所述伸縮桿圍繞所述輪轂的外圓周間隔設置并沿徑向延伸,多個所述弧形支撐塊圍繞所述輪轂以拼接成車輪外輪廓,每個所述弧形支撐塊通過所述伸縮桿與所述輪轂相連,通過控制相應伸縮桿的伸縮能夠使得所述車輪外輪廓變形。
可選地,所述可變現車輪至少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每個所述伸縮桿的伸長量相同,多個所述弧形支撐塊圍成的所述車輪外輪廓構造為圓形;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每個所述弧形支撐塊對應的所述伸縮桿的伸出長度不同,以使得多個所述弧形支撐塊圍成的所述車輪外輪廓構造為等邊三角形。
可選地,每個所述弧形支撐塊的周向兩端分別通過所述伸縮桿與所述輪轂相連,所述輪轂圍繞其外圓周設置有多個第一安裝位組,每個所述弧形支撐塊的周向端部設置有第二安裝位組,所述多個伸縮桿包括多個伸縮桿組,每個所述伸縮桿組中具有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一安裝位組分別連接的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該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另外一端分別與相鄰兩個所述弧形支撐塊中相鄰的所述第二安裝位組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安裝位組包括沿軸向布置的多個徑向凸起部,所述第二安裝位組包括沿軸向間隔布置的多個安裝板,一個所述伸縮桿組中的一個所述第一伸縮桿的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一安裝位組中的一個徑向凸起部連接,該第一伸縮桿的另外一端與一個所述弧形支撐塊的所述第二安裝位組中的一個安裝板連接;該所述伸縮桿組中的與該第一伸縮桿相鄰的一個所述第二伸縮桿的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一安裝位組中的另一個徑向凸起部連接,該第二伸縮桿的另外一端和與該弧形支撐塊相鄰的弧形支撐塊的端部處的第二安裝位組中的一個所述安裝板連接。
可選地,每個所述伸縮桿組中的所述第一伸縮桿和所述第二伸縮桿為多個并且沿軸向交替設置,并且多個第一伸縮桿同步伸縮,多個第二伸縮桿同步伸縮。
可選地,所述可變形車輪還包括彈性輪胎,所述彈性輪胎套設于所述車輪外輪廓并跟隨所述車輪外輪廓的變形而發生形變。
可選地,所述可變形車輪還包括輪輻,所述輪輻固定設置在所述輪轂沿軸向延伸的一端,且所述輪輻構造為三角形結構。
可選地,所述伸縮桿構造為液壓桿或氣壓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0488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