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氣液混合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1302092.8 | 申請日: | 201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35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宗志喬;馮寶林;崔久濤;李建;吳濤;周超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0/00 | 分類號: | B01J10/00;C10G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寧立存 |
| 地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氣液混合裝置,屬于石油化工領域。所述裝置包括:殼體、隔板、第一葉片、第二葉片和旋轉軸;隔板位于殼體內(nèi),隔板的邊緣與殼體的內(nèi)壁連接,將殼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側面上設置有入口,第二腔室的側面上設置有出口;隔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連通口,殼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旋轉軸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旋轉軸的第一端位于殼體內(nèi),旋轉軸的第二端位于殼體外;第一葉片位于第一腔室內(nèi);第二葉片位于第二腔室內(nèi)。本申請中的氣液混合裝置使氣液混合相的流動型態(tài)會呈現(xiàn)為氣泡流,從而使得氣體可以更好的與液體混合,提高了氣液混合相的混合均勻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石油化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液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為滿足汽油升級換代的需求,煉廠新建異構化裝置使輕石腦油發(fā)生異構,從而生產(chǎn)出異構化油調(diào)入汽油池,進而使得汽油池中汽油所含有的烯烴和芳烴的含量指標滿足要求。其中,異構化反應屬于氣液混合相反應。由于多相流流場特性不可控,且其對異構化反應的整體效率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因此在氣液兩相進入異構化反應器前需要增加氣液混合裝置,使氣液混合相分布達到理想狀態(tài)。
相關技術提供了一種渦流式氣液混合器。該混合器包括殼體和位于殼體中的固定心軸,固定心軸與殼體構成一個環(huán)形腔體,且固定心軸與殼體之間連接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將環(huán)形腔體分隔成螺旋管道,殼體上設置有液體進口、氣體進口和混合出口。當液體從液體進口進入該混合器中的螺旋管道后,是進行周軸向運行和旋轉運動的疊加運動,當氣體從氣體進口進入螺旋管道后,氣體會和液體在圓周方向旋轉混合,混合后的氣液會在螺旋管道中旋轉流動,最終從混合出口流出。
由于上述渦流式氣液混合器僅是為了使氣液兩相充分混合,以改善氣液混合相的傳輸特性,所以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設置進入該混合器中的氣液兩相的混合比例。然而,在化工領域中,不僅對氣液兩相的混合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對氣液混合相的流動型態(tài)同樣有一定的要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申請?zhí)峁┝艘环N氣液混合裝置,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氣液混合裝置未考慮氣液混合相的流動型態(tài)的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氣液混合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殼體、隔板、第一葉片、第二葉片和旋轉軸;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隔板的邊緣與所述殼體的內(nèi)壁連接,以將所述殼體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側面上設置有入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側面上設置有出口;
所述隔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連通口,所述殼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旋轉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旋轉軸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殼體外;
所述第一葉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內(nèi),所述第一葉片的部分邊緣縱向連接在所述旋轉軸的外壁上;
所述第二葉片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內(nèi),所述第二葉片的部分邊緣橫向連接在所述旋轉軸的外壁上。
可選地,所述旋轉軸包括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
所述第一轉軸的直徑與所述第二轉軸的直徑不同;
所述第一轉軸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第一轉軸的第二端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后與所述第二轉軸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軸的第二端穿過所述第二通孔后位于所述殼體外。
可選地,所述第一轉軸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轉軸的直徑,所述第一轉軸的第二端套在所述第二轉軸的第一端上;或者
所述第一轉軸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轉軸的直徑,所述第二轉軸的第一端套在所述第一轉軸的第二端上。
可選地,所述旋轉軸包括套管、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
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內(nèi);
所述第一轉軸的直徑與所述第二轉軸的直徑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020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