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定位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01648.1 | 申請日: | 201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2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小龍;王劍俠;徐錫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33 | 分類號: | H04W4/33;H04W52/14;H04W52/24;H04W64/00;G01S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浙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金無量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定位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定位系統和方法,系統包括遠端單元和中心單元,遠端單元用于部署物理層,接收終端信號,并通過物理層獲取終端信號的相關參數;中心單元用于部署MAC層,接收所述遠端單元發送的相關參數;根據相關參數獲取終端的定位。通過改變軟件協議棧,在移動信號覆蓋基礎上實現定位功能,不需要額外部署定位系統,解決定位系統部署成本高,部署復雜度高的問題;只要有覆蓋基站信號的位置就能實現定位功能,系統定位信號覆蓋連續且穩定,解決定位系統覆蓋范圍小、定位信號覆蓋不連續的問題;使用基站系統本身的覆蓋信號作定位,避免了額外的定位信號干擾,解決定位系統容易受其他無線信號干擾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定位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常用的定位技術主要包括基站定位技術和無線定位技術等。
針對基站定位技術,3GPP LTE Release9規范定義了4種LTE的定位技術:ECID、A-GNSS、OTDOA和LPP定位協議。
ECID(增強型小區ID)定位,如圖1,該技術是在Cell-ID定位方法的基礎上,網絡端(eSMLC)根據終端上報的服務小區ID、發送接收時間差、相鄰小區功率等信息和已經確定的小區基站位置信息估計出UE的位置。
A-GNSS定位,如圖2,該技術主要采用傳統衛星定位結合移動網絡,由基臺提供GNSS信息,縮短搜索衛星的時間,提升GNSS的性能。
OTDOA定位,如圖3,該技術使用基站與移動終端的無線信號傳播時間差(TDOA)計算UE的位置,通過測量UE與三個已知定位位置的基站的距離以定位UE。該技術使用多個宏站多個小區實現定位功能,同時需要網絡端將多個基站上報的數據匯總并結合定位算法給出定位信息。
LPP定位,如圖4,LPP作為通用定位通信協議,主要功能在于在網絡與終端之間交互定位輔助數據和定位信息。LPP能夠全面支持LTE中用到的定位技術(包括ECID、A-GNSS和OTDOA),它還支持A-GNSS+OTDOA的混合定位技術。
ECID定位雖然能夠快速定位UE的位置,但是位置不夠精確,不適合在室內定位使用;A-GNSS定位位置比較精確,但是在室內很難捕獲衛星信號,也不適合實現室內定位;OTDOA定位技術需要同時分布三個基站,部署成本高,不適合室內部署,且需要網絡端的支持;LPP定位協議應用于LTE移動定位時基于以上三種技術,具備這些技術的缺點,且同時需要網絡端的支持。以上四種定位技術基本上都只適合室外的定位,由于受到室內環境限制,室內宏站信號覆蓋較弱,GPS信號也較弱,不適宜室內定位的場合。
現有室內定位技術主要包括Wi-Fi定位和藍牙定位等。
Wi-Fi定位,如圖5,通過無線接入點(包括無線路由器)組成的無線局域網絡(WLAN),可以實現復雜環境中的定位、監測和追蹤任務。它以網絡節點(無線接入點)的位置信息為基礎和前提,采用經驗測試和信號傳播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對已接入的移動設備進行位置定位。
藍牙通訊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傳輸技術,如圖6,在室內安裝適當的藍牙局域網接入點后,將網絡配置成基于多用戶的基礎網絡連接模式,并保證藍牙局域網接入點始終是這個微網絡的主設備,這樣通過檢測信號強度就可以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
Wi-Fi定位容易存在誤差,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信號的干擾,從而影響其精度,定位器的能耗也較高;藍牙定位主要應用于小范圍定位,對于復雜的空間環境,藍牙定位系統的穩定性稍差,受噪聲信號干擾大,需要部署額外的藍牙定位系統,部署成本高;需要終端開啟藍牙功能,否則無法定位。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室內定位部署成本高、復雜度高、易受干擾的問題,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定位系統、方法、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016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