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模塊及電池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254119.0 | 申請日: | 2019-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32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板谷弘毅;因和久;飯島高明;中野篤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50/209 | 分類號: | H01M50/209;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64;H01M50/289;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建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模塊 單元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池模塊及電池單元,其能夠避免尺寸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同時能夠將傳感器裝置固定到端板。電池模塊具備:電池單元層疊體,其層疊有多個電池單元;一對端板,它們在電池單元層疊方向上設置于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兩端部;以及傳感器裝置,其搭載于電池單元層疊體的上表面,且對各電池單元的電壓進行檢測。傳感器裝置具有:傳感器裝置主體;以及第一傳感器固定部,其從傳感器裝置主體向一方的端板延伸,且通過螺栓而固定于端板。在上下方向上,螺栓的上表面為傳感器裝置主體的上表面以下,電池單元層疊體的上表面低于第一傳感器固定部的底面,且端板的上表面低于電池單元層疊體的上表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搭載于電動車輛等的電池模塊及電池單元。
背景技術
以往,在電動車輛等上搭載有電池模塊。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電池模塊,其具備:電池單元層疊體,其通過層疊多個電池單元而構成;以及傳感器裝置,其對各電池單元的電壓進行檢測。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072181號公報
近年來,在該種電池模塊中,電池逐漸地高容量化,且電池單元由于溫度變化和時效劣化導致膨脹,從而引起的尺寸擴大變得無法忽視。因此,難以將傳感器裝置以兩個以上的點牢固地固定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上表面,且傳感器裝置可能在車輛行駛時由于振動而晃蕩。
于是,考慮將傳感器裝置牢固地固定到在多個電池單元的層疊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兩端部的端板中的任一方,但根據該固定結構,端板和電池模塊的尺寸可能增大,重量可能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池模塊及電池單元,其能夠避免尺寸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同時能夠將傳感器裝置固定到端板。
本發明的一種電池模塊,其具備:
電池單元層疊體,其通過層疊多個電池單元而構成;
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它們在所述多個電池單元的層疊方向上設置于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兩端部;以及
傳感器裝置,其搭載于朝向與所述層疊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搭載面,且對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各電池單元的電壓進行檢測,
其中,
所述傳感器裝置具有:
傳感器裝置主體;以及
傳感器固定部,其從該傳感器裝置主體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且通過沿所述正交方向被緊固連結的緊固連結構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板,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
所述緊固連結構件的端面為所述傳感器裝置主體的端面以下,
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所述搭載面低于所述傳感器固定部的底面,
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低于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所述搭載面。
另外,本發明的一種電池單元,其具備相鄰配置的第一電池模塊及第二電池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電池模塊及所述第二電池模塊分別具備:
電池單元層疊體,其通過層疊多個電池單元而構成;
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它們在所述多個電池單元的層疊方向上設置于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兩端部;以及
電壓檢測線,其對各電池單元的電壓進行檢測,
所述第一電池模塊還具備傳感器裝置,該傳感器裝置搭載于朝向與所述層疊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搭載面,且對所述電池單元層疊體的各電池單元的電壓進行檢測,
所述傳感器裝置具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541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