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及人造革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231569.8 | 申請日: | 2019-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358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習文;史夢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12;D06N3/0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瑞之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14 | 代理人: | 黃愛君 |
| 地址: | 510641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潮 防水 環保 人造革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基材的抄造、合成革的制作和合成革的后加工等步驟。本方法采用天絲纖維與黏膠纖維作為原料抄造而成的無紡布作為基材,安全環保,可在自然環境中降解,通過在基材表面噴淋疏水劑,可以增強基材的防水防潮能力,通過采用離型紙法實現人造革的合成,可以使得基材表面均勻覆蓋生物基樹脂和防水涂飾劑,可以有效增強本人造革的撕裂度和表面防水能力,提高了人造革的使用壽命,通過在人造革表面涂覆功能涂飾劑,可以有效增強本人造革的抗腐蝕和抗紫外老化能力。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通過上述方法得到的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造革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皮革生產過程中,廢棄物、有毒氣體、廢水的排放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在動物皮革行業中,原料皮經加工后會產生大量非鞣固體皮料、廢水和大量有毒的鉻鹽,原料的轉化率很低,而且在皮革的二次加工中,削勻、磨革、切邊等加工工序都會產生皮革廢棄物。一方面,在人造皮行業中,由于應用了聚氯乙烯、聚氨酯等高分子作為原料,這些原料制作的皮革產品在長期使用中會釋放甲醛等有毒氣體,長期接觸對人體造成危害。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大多普通人造革的防水性能較差,有的人造革雖然能達到防水效果,但存在短暫性且防水效果不明顯,經雨水浸濕隔夜后,擦拭完表面看似干凈,而擠壓后仍然會出現大量水份,并不能實現較長時間的防水。
目前市面上防水型人造革主要有兩大類,PVC防水革和PU防水革,PVC防水革一般是利用聚氯乙烯本身材料的特性來達到防水的功效,但同時因為材料本身的氣密性好、密度大,造成產品每平方米重量超過500g,使得制得的產品很笨重,人穿著也不舒服,耐水壓效果也只能達到3000mm左右,透氣性差,塑料感強,同時聚乙烯材料需要添加進一些柔軟劑、增塑劑、滑爽劑等,而這些物質里面含有對人體有有害的物質,不環保。市面上普通的PU防水革是通過加厚聚氨酯涂層的涂刮量來達到防水的效果,這樣做的話就造成了成品手感僵硬,時間長了以后容易開裂,成本也高,防水效果同樣也只能達到3000mm左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的制備方法,通過采用自制的環保材料作為基材,并涂覆環保的生物基樹脂、防水涂飾劑和功能涂飾劑,可以獲得良好撕裂度及良好防潮、防水性能的環保人造革。
為實現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潮防水環保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基材的抄造:將天絲纖維與黏膠纖維原料混合,經粗開松、精開松、梳理、鋪網、針刺后制得無紡布,然后在噴淋機中噴淋疏水劑,噴涂量為10-30g/m2,經熱收縮后送入預浸槽定型、凝固、擠壓干燥定型,得到基材;
S2、合成革的制作:使用生物基樹脂均勻涂布在離型紙表面,涂布量為10-20g/m2,烘干交聯固化后成膜,然后在樹脂膜表面涂覆一層涂布量為40-60g/m2的涂飾劑,干燥后形成防水膜,采用刮刀涂布法,在防水膜底部涂布一層10-20g/m2的粘合劑,然后采用熱壓貼合機將步驟S1中制得的基材貼合在離型紙上涂好粘合劑的一面,干燥后剝離離型紙制得合成革;
S3、合成革的后加工:將步驟S2中獲得的合成革進行染色或印刷,在其表面涂覆一層功能涂飾劑,涂布量為40-60g/m2,干燥后經壓紋、揉搓后加工得到可降解人造纖維合成革。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天絲纖維和粘膠纖維相混合的質量分數比為1:2~5,控制基材的定量為100-200g/m2,干燥方式選為熱風干燥或者烘缸干燥的一種,溫度控制在80-100℃。所述步驟S1中疏水劑為AKD或者ASA,熱收縮溫度為60-120℃,所述定型時間控制在5-10min。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生物基樹脂通過如下方法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海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315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