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5G移動通信AAU天線罩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231346.1 | 申請日: | 2019-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976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宋鍵;張暉;趙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瀚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42 | 分類號: | H01Q1/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53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粗玻纖 細玻纖 發泡材料層 熱固性樹脂組成 天線罩 玻璃纖維紗 玻璃纖維氈 聚氨酯泡沫 從外向內 反射特性 輻射性能 匹配狀態 移動通信 電磁波 天線 傳輸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5G移動通信AAU天線罩,所述天線罩從外向內分為五層,包括第一細玻纖層、第一粗玻纖層、發泡材料層、第二粗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所述第一細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均由玻璃纖維紗和熱固性樹脂組成,所述第一粗玻纖層和第二粗玻纖層均由玻璃纖維氈和熱固性樹脂組成,所述發泡材料層由聚氨酯泡沫組成,所述第一細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的厚度均為0.2mm?0.4mm,所述第一粗玻纖層和第二粗玻纖層的厚度均為0.1mm?0.2mm,所述發泡材料層的厚度為20mm?30mm,發泡材料層的密度為60kg/m3?80kg/m3。本發明可以使得特定電磁波的傳輸和反射特性達到較好的匹配狀態,從而保持了原天線的輻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5G移動通信AAU天線罩。
背景技術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即4G(系統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以往4G基站的無線接入部分,由BBU和RRU組成,RRU連接天線,進行移動通信信號的覆蓋,由于室外基站RRU和天線的安裝選址的多樣性,一些站點需要安裝在商業和住宅樓宇以及人員活動的區域,為了使得設備的外形與周邊的環境更加協調和美觀,一般在這些區域會使用美化的天線罩產品。天線罩將設備和覆蓋天線包圍在其中,除了外觀要求之外,在電氣性能上,應該要最小限度的減少對信號輻射功率和方向圖的影響。
隨著5G移動通信的發展,在基站覆蓋端,RRU與天線集成化設計,形成一個多天線的AAU單元(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線單元)。由于5G使用的信號頻段與4G相比頻率更高(4G使用的頻率為900MHz-2.7GHz,5G使用了已有4G頻譜,同時主要部署在更高的3.5GHz,4.9GHz等頻段),所以AAU的天線罩沿用以往4G天線罩的設計已經無法滿足5G通信對其性能的要求,需要新的天線罩材料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5G移動通信AAU天線罩,能夠專門針對5G通信的更多的工作頻段和工作帶寬條件下,保持較好的原設備輻射場強和覆蓋的方向圖,在保持較好AAU覆蓋性能的前提下,起到設備安裝使用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和美觀的作用,為5G基站建設提供更好的選址靈活性和降低部署難度。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5G移動通信AAU天線罩,所述天線罩從外向內分為五層,包括第一細玻纖層、第一粗玻纖層、發泡材料層、第二粗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所述第一細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均由玻璃纖維紗和熱固性樹脂組成,所述第一粗玻纖層和第二粗玻纖層均由玻璃纖維氈和熱固性樹脂組成,所述發泡材料層由聚氨酯泡沫組成,所述第一細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的厚度均為0.2mm-0.4mm,所述第一粗玻纖層和第二粗玻纖層的厚度均為0.1mm-0.2mm,所述發泡材料層的厚度為20mm-30mm,發泡材料層的密度為60kg/m3-80kg/m3。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細玻纖層和第二細玻纖層中玻璃纖維紗和熱固性樹脂的總量比為50%:50%,所述第一粗玻纖層和第二粗玻纖層中玻璃纖維氈與熱固性樹脂的總量比為45%:55%。
進一步地,所述發泡材料層中間為開孔結構,所述開孔的直徑為0.8mm-1.2mm,且孔距為80mm-12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可以使得特定電磁波的傳輸和反射特性達到較好的匹配狀態,從而保持了原天線的輻射性能,能夠專門針對5G通信的更多的工作頻段和工作帶寬條件下,保持較好的原設備輻射場強和覆蓋的方向圖,在保持較好AAU覆蓋性能的前提下,起到設備安裝使用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和美觀的作用,為5G基站建設提供更好的選址靈活性和降低部署難度。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瀚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瀚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313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通帶可控的柔性電磁結構
- 下一篇:通信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