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多孔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1225522.0 | 申請日: | 2019-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13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麟;羅浩;李波;任德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易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9/16 | 分類號: | B01D39/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辜桂芳 |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高***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多孔薄膜及其制備方法。該多孔薄膜包括多孔支撐體和過濾結構,所述多孔支撐體為非金屬材料構成的多孔材料,所述過濾結構為分布于構成多孔支撐體的非金屬材料的外側并主要附著于所述非金屬材料表面的導電層,所述導電層主要由金屬單質顆粒堆積而成。采用由非金屬材料構成的多孔材料替代傳統(tǒng)的金屬材質的多孔支撐體,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多孔薄膜的耐腐蝕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多孔薄膜的重量,減少搬運和安裝成本。通過設置導電層,一方面可以降低多孔支撐體的孔徑,提升多孔薄膜的過濾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多孔薄膜的導電性,這樣可以使多孔薄膜在通電狀態(tài)下兼具物理攔截性能和電除塵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過濾材料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多孔薄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柔性多孔薄膜主要采用單層金屬篩網(wǎng)(平紋)作為多孔支撐體,其制備工藝為:先對多孔支撐體的孔隙進行填充,然后采用機械噴涂方式再在多孔支撐體的外表面噴涂一層膜材料,最后進行燒結形成柔性多孔薄膜過濾材料。
受多孔支撐體的影響,所得多孔薄膜耐腐蝕性能較差且重量較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多孔薄膜,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多孔薄膜存在的耐腐蝕性能較差且重量較重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多孔薄膜,以提供具有高耐腐蝕性能和低重量的多孔薄膜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多孔薄膜。該多孔薄膜包括多孔支撐體和過濾結構,所述多孔支撐體為非金屬材料構成的多孔材料,所述過濾結構為分布于構成多孔支撐體的非金屬材料的外側并主要附著于所述非金屬材料表面的導電層,所述導電層主要由金屬單質顆粒堆積而成。
采用由非金屬材料構成的多孔材料替代傳統(tǒng)的金屬材質的多孔支撐體,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多孔薄膜的耐腐蝕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多孔薄膜的重量,減少搬運和安裝成本。由于非金屬材料通常不導電,通過設置導電層,一方面可以降低多孔支撐體的孔徑,提升多孔薄膜的過濾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多孔薄膜的導電性,這樣可以使多孔薄膜在通電狀態(tài)下兼具物理攔截性能和電除塵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導電層包括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由此,不僅導電性好,而且具有較高的殺菌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由銀顆粒、鈀顆粒或金顆粒堆積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導電層由兩層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構成。
進一步地,所述導電層還包括非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所述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位于所述非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與所述非金屬材料表面之間。由此,將貴金屬單質顆粒包覆于內部,可以防止貴金屬單質顆粒脫落。
進一步地,所述非貴金屬單質顆粒堆積層由銅顆粒、鎳顆粒或鈷顆粒堆積而成。這些金屬單質顆粒的耐腐蝕性能好。
進一步地,所述多孔薄膜具有兩層導電層。由此,導電性更好,且過濾精度更高。
進一步地,所述導電層的厚度為1~5um,所述多孔支撐體的孔徑為23~48um。具有上述參數(shù)的導電層和多孔支撐體相配合,使得導電層不易脫落且導電性能優(yōu)異,而所得多孔薄膜的孔徑小,過濾精度高。
進一步地,所述多孔支撐體為纖維篩網(wǎng)或纖維氈。所述的纖維氈是由連續(xù)原絲或短切原絲不定向地通過化學粘結劑或機械作用結合在一起制成的薄片狀制品。構成纖維篩網(wǎng)和纖維氈的纖維通常采用合成纖維,合成纖維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常用的合成纖維有滌綸、錦綸、丙綸、腈綸、氯綸、維綸、氨綸、聚烯烴彈力絲、聚四氟乙烯纖維等。少有采用無機非金屬纖維的纖維篩網(wǎng)或纖維氈,如玻璃纖維。優(yōu)選采用纖維直徑在5μm以下的超細纖維氈,這樣的纖維氈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
進一步地,所述多孔支撐體為有機高分子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構成的多孔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易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成都易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255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