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面部識別支付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214963.0 | 申請日: | 2019-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91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殷;李卓洋;張建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F11/00 | 分類號: | G07F11/00;G07F9/00;G06Q20/4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曉艷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自動 售貨 面部 識別 支付 方法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面部識別支付方法及裝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戶選擇進行面部識別支付時,工控機向面部識別支付裝置發出支付請求,所述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是獨立于工控機以外的獨立裝置,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控制圖像采集裝置提取用戶的面部生物信息數據,將該數據經自動售貨機中的網絡通訊模塊傳送至遠程驗證數據庫進行數據驗證;如驗證成功,則由面部識別裝置發送支付成功信息給工控機,由工控機出貨以完成交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面部識別支付方法及相關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應用于自動售貨機的面部識別支付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多種多樣的互聯網支付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進行便利交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面部識別技術作為新興的互聯網支付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使用。
同時,自動售貨機作為一種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能節省人力、方便交易的商業設備,其這些特點使得其依然在商業零售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更新,目前的自動售貨機已經具有較高的信息集成能力,這在收集商品銷售數據、新的支付方式上均有體現。現有的自動售貨機一般均實現了互聯網絡接入、移動支付等功能。但是,隨著支付技術的更新和進步,面部識別支付技術應用在自動售貨機上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但是現有技術中將面部識別支付技術應用在自動售貨機上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面識別支付程序提高了對自動售貨機硬件環境的要求,因此原有的自動售貨機需要更新工控機以滿足面部識別支付程序的要求。在更新工控機時自動售貨機運營商需要支付高額的設備更新費用。第二、由于面部識別支付程序對消費者的面部生物信息進行采集,而該面部生物信息屬于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的要求,這種信息需要進行有效的保護,因此要求支持面部識別技術的工控機具有較高的安全防護等級。而現有技術中的工控機大部分是屬于開放式平臺,如果提高其安全防護等級必然導致工控機成本的進一步增加。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需要一種能夠以較低成本完成對現有自動售貨機上增加面部識別支付手段的方法及相應的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以較低成本完成對現有自動售貨機上增加面部識別支付手段的方法及相應的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面部識別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自動售貨機的工控機將售貨界面在觸摸顯示屏上進行顯示;
當用戶進入結算支付流程時,判斷用戶是否選擇了面部識別支付;
當用戶選擇進行面部識別支付時,工控機向面部識別支付裝置發出支付請求,所述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是獨立于工控機以外的獨立裝置;
當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接收到工控機發送的支付請求時,面部識別支付裝置調用其內部的面部識別支付程序,將面部識別支付界面輸送至工控機的顯示數據通道,并在觸摸顯示屏上進行顯示。同時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控制圖像采集裝置開始進行圖像采集。
當面部識別支付裝置成功提取用戶的面部生物信息數據后,將該數據經自動售貨機中的網絡通訊模塊傳送至遠程驗證數據庫進行數據驗證,由遠程驗證數據庫返回驗證結果,并傳送至面部識別支付裝置。
如驗證成功,則由面部識別裝置發送支付成功信息給工控機,由工控機出貨以完成交易。如驗證失敗,則由面部識別裝置發送支付失敗信息給顯示數據通道在觸摸顯示屏上進行顯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部識別支付方法還包括所述遠程驗證數據庫返回面部生物信息數據的驗證結果后,面部識別支付裝置將面部識別支付認證碼輸入界面經顯示數據通道在觸摸顯示屏上進行顯示,并通知用戶輸入面部識別支付認證碼。當面部識別支付認證碼驗證成功后由面部識別裝置發送支付成功信息給工控機。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部識別支付裝置與工控機之間使用以太網連接,根據TCP/IP協議進行通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149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