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CIR測試的多工位等線長接觸模組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97276.2 | 申請日: | 2019-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0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明(設計)人: | 曹驥;曹政;蔡清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89 | 分類號: | G01R31/389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黃美娟;王兵 |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cir 測試 多工位 接觸 模組 | ||
一種ACIR測試的多工位等線長接觸模組,包括運動接觸機構以及覆銅底板接觸機構,每套接觸探針組件對應一套覆銅底板接觸機構,覆銅底板接觸機構位于接觸探針組件的正下方,位于基板的升降行程內;運動接觸機構包括基板、至少一套接觸探針組件、針板連接塊、氣缸、電流電壓轉接板及氣缸連接塊;覆銅底板接觸機構包括銅條、座子和印制板,銅條覆蓋在印制板上,銅條與接觸探針組件中的探針一一對應;座子焊接在印制板上,并與銅條一一對應連接,座子與電池極耳夾具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減少銅導線之間纏繞與長短不一對電池ACIR測量精度的影響;將必須要活動部分的銅導線一分為二,進行分離式設計,分割成銅條與探針,盡量減少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ACIR測試的多工位等線長接觸模組,,屬于鋰電池測試設備制作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鋰電池的生產工藝中,鋰電池在化成分容后,需要對其進行ACIR測試,以獲得鋰電池的交流內阻參數,并因此將交流內阻大的鋰電池挑選出來,以保證鋰電池內阻低的品質。在傳統設備測試ACIR中,大多采用銅導線直接連接的方式,將測試設備的測試表與鋰電池正負極連接。采用銅導線直接連接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點:第一、銅導線過長導致銅導線電壓與電阻消耗較多;第二,銅導線捆在一起,多通道之間互相干擾;第三,設備運行過程中,銅導線會隨著設備移動,導致ACIR測試結果一致性差,進而不能準確得出電池的ACIR數據,而且測試出數據無法反映出電池本征數據。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在ACIR測試設備上使用的多工位等線長接觸模組,保證ACIR測試設備的精度要求,從而保證了電池ACIR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ACIR測試的多工位等線長接觸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與電池極耳接觸連接的運動接觸機構以及用于與運動接觸機構對接的覆銅底板接觸機構,每套接觸探針組件對應一套覆銅底板接觸機構,所述覆銅底板接觸機構位于接觸探針組件的正下方,并位于基板的升降行程內;
所述運動接觸機構包括基板、至少一套接觸探針組件、針板連接塊、氣缸、電流電壓轉接板及氣缸連接塊,基板上安裝氣缸連接塊和針板連接塊,所述氣缸的伸縮端與基板上的氣缸連接塊相連,使得基板在氣缸的帶動下升降;所述接觸探針組件通過針板連接塊懸裝于基板下方,并保持接觸探針組件的探針均面向覆銅底板接觸機構;所述電流電壓轉接板鋪裝在基板上,并且電流電壓轉接板的信號連接端口與接觸探針組件的信號傳輸端口電連接;
所述覆銅底板接觸機構包括銅條、座子和印制板,所述銅條覆蓋在印制板上,銅條與接觸探針組件中的探針一一對應,用于與接觸探針組件中的探針接觸連接;座子焊接在印制板上,并與銅條一一對應連接,座子與電池極耳夾具連接。
所述接觸探針組件包括探針安裝板和探針,探針安裝板通過針板連接塊懸裝在基板的下方,并且探針安裝板內布設導線,導線一端與探針電連接,導線另一端與基板上相應的電流電壓轉接板電連接,實現探針與電流電壓轉接板之間電路的導通;探針鑲嵌在探針安裝板上,并保持探針的接觸連接端朝向一致,均位于覆銅底板接觸機構的銅條正上方,使得探針安裝板隨基板同步升降運動時可與覆銅底板接觸機構的銅條接觸連接。
所述探針安裝板沿軸向鑲嵌一列探針。
所述基板為矩形板,并且基板的長邊下方通過針板連接塊并列安裝兩套接觸探針組件,并保持接觸探針組件的探針安裝板與基板平行;基板的短邊處各設有一塊氣缸連接塊,每塊氣缸連接塊對應一套垂直安裝的氣缸,即氣缸的伸縮端的伸縮方向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
所述覆銅底板接觸機構的表面并列排布銅條,其中銅條與位于正上方的探針安裝板上的探針一一對應。
所述印制板為矩形,印制板并列排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印制板組,印制板的表面覆蓋銅條;座子焊接在印制板的邊沿,座子沿印制板組的長度方向排布,銅條沿印制板組的寬度方向排布,定義印制板的排布方向為印制板組的長度方向,印制板的寬度方向為印制板組的寬度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9727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