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93443.6 | 申請日: | 2019-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486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曉寶;劉賢浩;曹菲;鄒友生;曾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51/44 | 分類號: | H01L51/44;H01L51/42;H01L51/46;H01L51/4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趙毅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仿生 紅外 響應 增強 光電 探測器 制備 方法 | ||
1.一種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驟制備:
1)將LiF/NPB層交替正反地多層蒸鍍至ITO玻璃片的非ITO面,搭建光學微腔;
2)將玻璃片的另一側作為基底,將CsPb0.5Sn0.5I3溶液作為光電探測器件的光活性層的前驅體,通過旋涂制備成光電探測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光學微腔由交替的LiF/NPB層構成,每層的光學厚度為目標波長的n分之一,n為大于0的正數,光學微腔由交替的m層LiF/NPB層組成,m為大于0的正數,LiF/NPB層交替正反地蒸鍍至玻璃片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采用的Cs、Pb、Sn、I摩爾配比為1:0.5:0.5:3。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標波長為近紅外波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LiF折射率為1.33,NPB折射率為2.1。
6.一種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擬蝴蝶復眼的微腔結構,設置為探測器頂層,且為介電介質層組成的光學微腔;底層采用由薄膜工程制備的無機鹵化物鈣鈦礦作為光活性層的器件;所述的光學微腔由交替的LiF/NPB層構成,每層的光學厚度為目標波長的n分之一,n為大于0的正數,光學微腔由交替的m層LiF/NPB層組成,m為大于0的正數,LiF/NPB層交替正反地蒸鍍至玻璃片上;無機鹵化物鈣鈦礦為CsPb0.5Sn0.5I3。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其特征在于,目標波長為近紅外波長。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近紅外響應增強的光電探測器,其特征在于,LiF折射率為1.33,NPB折射率為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9344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溶劑且高尺寸穩定性的交聯型聚酰亞胺薄膜
- 下一篇:一種綠化苗木扦插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機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機材料與其他材料的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態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藝方法或設備
H01L51-05 .專門適用于整流、放大、振蕩或切換且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電容器或電阻器
H01L51-42 .專門適用于感應紅外線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專門適用于將這些輻射能轉換為電能,或者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的控制
H01L51-50 .專門適用于光發射的,如有機發光二極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