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91284.6 | 申請日: | 2019-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383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安文超;張雷;楊繼文;馬潔;黃永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霖園外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97/02 | 分類號: | C08L97/02;C08L51/00;C08L27/06;C08K13/06;C08K7/26;C08K3/26;C08K3/32;C08K3/38;C08K3/28;C08K3/24;C08K5/31;C08K9/06;C08K3/36;C08K5/09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德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8 | 代理人: | 傅磊 |
| 地址: | 242100 安徽省宣城市郎***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復合材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其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改性木質纖維材料、復合穩定劑、潤滑劑、偶聯劑、阻燃劑、沸石粉、碳酸鈣;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乙醛合氨三聚體和環氧氯丙烷加入反應裝置中,通入氮氣后攪拌均勻,升溫至75?85℃攪拌1.5?2.5h,加入丙烯酰胺和丙酮攪拌均勻,加入三氯化鋁,調節溫度為42?48℃,攪拌至無氣體產生,蒸發后得物料A;將甲基丙烯酸甲酯、物料A、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的納米二氧化硅和光引發劑加入乙醇中混合均勻,加入木質纖維材料浸漬,軋液后進行紫外光照射,洗滌、干燥。本發明提出的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其阻燃性能優異,力學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木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木塑復合材料是一種以天然纖維填充塑料并添加相應的助劑,經一定配比混合后模壓或擠出成型制備的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其結合了塑料和植物纖維的特性,具有成本低、耐水、耐腐蝕、耐老化、防蟲蛀、尺寸穩定性和力學性能好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室外地板、護欄、汽車內裝飾產品、貨運托盤、露天桌椅、包裝材料以及家具等領域。雖然,木塑復合材料具有諸多優點,但是作為主要由木質纖維材料和塑料兩種可燃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木塑復合材料具有易燃燒,且燃燒熱值較大的缺陷,火災危險性很大,需要對其進行阻燃處理?,F有的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存在阻燃效果差、效率不高的缺陷,限制了其在室內裝飾、家具等對防火安全要求較高的領域的應用。
發明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其阻燃性能優異,力學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阻燃木塑復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75-105份、改性木質纖維材料120-165份、復合穩定劑5-9.5份、潤滑劑2.5-5份、偶聯劑5-8.5份、阻燃劑8-15份、沸石粉1.5-5份、碳酸鈣1-3份;
其中,所述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乙醛合氨三聚體和環氧氯丙烷加入反應裝置中,通入氮氣后攪拌均勻,然后升溫至75-85℃,攪拌1.5-2.5h進行反應,然后加入丙烯酰胺和丙酮攪拌均勻,加入三氯化鋁,調節溫度為42-48℃,攪拌至無氣體產生,蒸發后得到物料A;將甲基丙烯酸甲酯、物料A、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的納米二氧化硅和光引發劑加入乙醇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木質纖維材料浸漬,軋液后進行紫外光照射,洗滌、干燥得到所述改性木質纖維材料。
優選地,所述木質纖維材料為脫膠后的劍麻纖維,且粒徑為80-160目。
優選地,所述復合穩定劑為硬脂酸鑭、乙酰丙酮鎂、雙季戊四醇中的一種或者多種與硬脂酸鈣、硬脂酸鋅組成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潤滑劑為氧化聚乙烯蠟。
優選地,所述偶聯劑為六甲基二硅氮烷。
優選地,所述阻燃劑為磷酸脒基脲、聚磷酸銨、硼酸鋅、八鉬酸銨、羥基錫酸鈷、鋁酸鈷組成的混合物,且磷酸脒基脲、聚磷酸銨、硼酸鋅、八鉬酸銨、羥基錫酸鈷、鋁酸鈷的重量比為4-10:5-15:2-6:1-4:2-9:3-5。
優選地,在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中,浸漬的時間為50-60min。
優選地,在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中,所述光引發劑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優選地,在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中,紫外光照射的時間為150-220s。
優選地,在改性木質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中,乙醛合氨三聚體、環氧氯丙烷、丙烯酰胺的重量比為3-5:16-30:5.8-10;甲基丙烯酸甲酯、物料A、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的納米二氧化硅、光引發劑、乙醇的重量比為30-40:10-20:5-10:2-3.5:150-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霖園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霖園外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9128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