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用途及其制備的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85163.0 | 申請日: | 2019-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554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麗;楚德昌;張辰;李炎桂;王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菏澤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1/12 | 分類號: | A61K31/12;A61P7/00;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274015 山東省菏澤***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丹皮 用于 制備 紅細胞 溶血 藥物 用途 及其 制劑 | ||
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用途,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的抗紅細胞溶血的藥物制劑。本發明公開了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藥物新用途,藥理實驗顯示,丹皮酚具有十分優異的抗紅細胞溶血的作用,在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中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用途,并進一步公開其制備的抗紅細胞溶血的藥物制劑。
背景技術
我國植物資源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中藥資源產出量與消耗量的大國,但我國的植物資源利用率則較低。如我國的牡丹皮資源豐富,酚類化合物丹皮酚含量高,且天然丹皮酚在國際市場上售價遠高于化學合成品。而除去部分供藥材出口,大部分牡丹皮都未得到利用,造成資源浪費。
丹皮酚是一種從牡丹的根皮中提取分離出來的活性成分,化學名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丹皮酚味苦、辛,微溶于水,臨床已發現丹皮酚具有多種藥用功效,主要的藥理作用有鎮靜、催眠、抗氧化、降血壓、抗菌、抗炎等作用,臨床多用于治療發熱、頭痛、肌肉痛、神經痛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丹皮酚還可以將皮膚中沉積的色素還原褪色從而使得皮膚增白,廣泛應用于化妝品、牙膏、含漱液、牙粉中。近年來,隨著對丹皮酚藥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極大地推動了丹皮酚的合成及其臨床應用研究。因此,開發丹皮酚為主要成分新藥物的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從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機溶劑浸出法、水蒸氣蒸餾法和CO2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康業斌、商鴻生等在《溶劑法提取丹皮酚的工藝優化》中提出氯仿、四氯化碳、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提取丹皮酚的方法,其中以四氯化碳為溶劑的提取效率最優,但一方面氯仿、四氯化碳等的毒性大、污染重,不適合工業化生產,而且提取效率并不理想。高麗麗、朱文娟、羅曉健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丹皮酚工藝研究》中利用水蒸汽蒸餾法連續收集2次餾出液,共收集丹皮酚的量占88.1%,雖然水蒸汽蒸餾提取具有產物易分離、操作環保的優勢,但整體提取效率并不理想。中國專利CN103787859A公開了一種利用CO2超臨界萃取技術提取丹皮酚的方法,但該方法的選擇性較差,導致其他有機雜質的含量較高。可見,實現牡丹皮中丹皮酚的高效提取對于丹皮酚的深度開發利用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用途,以開發丹皮酚新的藥物用途;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以丹皮酚為有效成分制備的抗紅細胞溶血藥物制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丹皮酚用于制備抗紅細胞溶血藥物的用途。
具體的,所述丹皮酚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提取:
(1)取牡丹皮洗凈、晾干并切片,隨后將處理后的牡丹皮進行自然堆積,并均勻噴灑含有復合酶制劑的復合酶液進行堆渥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牡丹皮;
(2)直接取預處理后的牡丹皮置于水蒸汽蒸餾提取器中,加水進行水蒸汽蒸餾提取,收集餾出液,結晶并過濾,得到結晶物,干燥,即得。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復合酶制劑包括質量比為1-3:1-2:1的纖維素酶、α-淀粉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復合酶制劑的用量占所述牡丹皮質量的3-8wt%,所述復合酶液的質量濃度為1-3wt%。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所述堆渥步驟中,堆渥溫度為25-32℃,堆渥時間為8-12h。
具體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水的加入量為所述牡丹皮質量的8-15倍量,所述水蒸汽蒸餾步驟的蒸餾時間為6-12h。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抗紅細胞溶血藥物,所述藥物以丹皮酚為有效成分,添加藥學上可接受的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菏澤學院,未經菏澤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851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