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構建挫傷型脊髓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84461.8 | 申請日: | 2019-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977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鄧強;郭鐵峰;杜凱然;張彥軍;朱寶;王鵬;楊鎮源;李中鋒;王雨榕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D1/00 | 分類號: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吳迪 |
| 地址: | 730050 甘肅省蘭州***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構建 挫傷 脊髓 損傷 大鼠 模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構建挫傷型脊髓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包括清理大鼠T8?T10脊柱周圍毛發;第8肋處開2?5cm切口,剝至顯露棘突,沿正中棘突向兩側剝離黏連棘突的組織直至暴露橫突;用圓餅形鉆頭打磨棘突至平整,刮磨T8?T10脊柱表面至骨頭呈紅白相間,并伴隨刺激神經,后下肢無自主性抬起;咬除椎間隙使脊髓完全暴露;沿T10椎間隙剪開骨面,夾除不規則骨頭及關節突;對創口逐層縫合后在表皮噴灑頭孢他啶。本發明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操作時間長、組織破壞程度大造成大鼠疼痛等級高、出血量較大造成大鼠死亡率高、容易造成脊髓缺血壞死、人為損傷可能性高,造模過程操作標準化低、實驗數據誤差大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物模型構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構建挫傷型脊髓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術
脊髓損傷影響到數百萬人,目前SCI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其原因在于愈后能力有限以及迄今為止未有可供選擇的有效治療方案,二者共同制約此疾病的愈后。為揭開SCI這層神秘的面紗,選用合適的動物制造模型以還原其損傷過程,對于研究SCI的發病機制及治療均有現實意義。目前建造SCI的模型方法繁多,選擇一種可重復、可調控、可塑性高的造模技巧是醫學者探索SCI的敲門磚。SD大鼠具有可用性、易用性、成本效益以及無限接近人類SCI的病理生理學、電生理、功能學、形態學促使其成為最理想的動物模型。標準的動物模型是研究SCI發生、發展、修復過程的前提,只有探索出與臨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相類似的動物損模型,得出的實驗數據及科研成果才對此疾病治療有現實的意義。既往的動物模型有挫傷型、牽拉型、壓迫型、缺血型、橫斷損傷型[5]。雖然SD大鼠脊髓損傷動物模型的建造方法繁多但也頗雜,每類模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多或少對實驗結果有一定人為因素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構建挫傷型脊髓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操作時間長、組織破壞程度大造成大鼠疼痛等級高、出血量較大造成大鼠死亡率高、容易造成脊髓缺血壞死、人為損傷可能性高,造模過程操作標準化低、實驗數據誤差大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構建挫傷型脊髓損傷大鼠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大鼠麻醉、消毒,俯臥位固定,將大鼠T8-T10脊柱正中周圍的毛發用剃毛刀剔除干凈;
(2)以肋骨為標志,計數第8肋,沿其正中切開長2-5cm的切口,而后用手術刀逐層剝離組織及肌肉直至顯露棘突,沿正中棘突向兩側剝離黏連棘突的組織直至暴露橫突;
(3)將牙科打磨機安裝上圓餅形鉆頭,以30-90°水平面打磨棘突,將凸起棘突打磨平整后,再以同樣角度來回刮磨T8-T10脊柱的表面,初始打磨骨頭呈白色,經打磨后慢慢變薄,則轉變為紅白相間,并伴隨刺激神經,后下肢無自主性抬起時,停止打磨;
(4)用紗布擦除骨面的滲血后,用顯微持針器咬除椎間隙,并將椎間隙周圍的脊髓完全暴露;
(5)利用顯微剪刀沿著T10椎間隙向上剪開被打磨過的骨面,待椎體脊髓正中上方的骨頭剔除干凈后,利用彎頭顯微持針器將椎體兩側的殘余不規則的骨頭及關節突夾除;
(6)對創口逐層縫合后在表皮噴灑頭孢他啶。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步驟(3)所述打磨時,利用持針器或直頭彎鉗夾住切口兩側皮膚。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步驟(4)所述脊髓完全暴露包括先暴露椎間隙周圍包裹的脊髓,然后以此深度及骨面薄厚程度為參照,用神經剝離子輕輕按壓大鼠的脊髓,利用以“空間換空間”原則,逐步擴大脊髓暴露的范圍直至脊髓完全暴露。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步驟(4)所述脊髓暴露面積則完全可以放置撞針為宜。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大鼠為SPF級SD大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省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未經甘肅省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8446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