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81519.3 | 申請日: | 2019-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92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陶功明;吳郭賢;陳元福;吳遠洪;鄭軍;陳定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085 | 分類號: | B21B1/085;B21B2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楊長青 |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 鋼軌 高高 點缺陷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涉及軋鋼領域,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在萬能軋制的第三道次,軋邊機的孔型由水平上輥、水平下輥和立輥形成,孔型沿水平輥軸線呈軸對稱,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的輥面分別設置軌底、軌腰、軌頭兩側加工區,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在軌頭踏面加工區為自由寬展的孔型;同時,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之間設置立輥,立輥的輥面形成豎直的軌頭踏面加工區。本發明消除了精軋機為半萬能結構的鋼軌軋制工藝中鋼軌尾部4米左右出現的局部軌高高點這一固有缺陷,解決了行業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軋鋼領域,具體是一種在鋼軌在軋制過程中,控制鋼軌出現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速鐵路全面建設的今天,高速鋼軌作為其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部件,其質量問題嚴重影響著鐵路的平穩運行,目前在精軋機為半萬能結構的軋制工藝中,鋼軌系列鐵路用鋼均存在軌高高點缺陷,所謂高點缺陷,是指鋼軌局部100mm至300mm長度區段軌高尺寸呈上凸趨勢。目前,萬能軋制工藝中高點缺陷的最大值能達到0.6mm,一般穩定在0.3mm以下,即使使用全萬能工藝,高點最小也在0.08mm左右,所以高點缺陷是一直是存在的,是一個行業難題。高速鋼軌軌高高點缺陷問題尤為突出,這會嚴重影響鐵路運行安全問題。
按照現有鋼軌軋制工藝,軋邊機的孔型由上軋輥1和下軋輥2形成,孔型關于水平輥軸線4軸對稱,上軋輥1和下軋輥2的輥面分別設置軌底、軌腰和軌頭加工區,軌頭踏面加工區3采用半限制展寬的孔型,如圖1所示。根據實際統計,軌頭踏面加工區區域幾乎無磨損,即鋼軌頭部金屬幾乎不會沖滿,這也為“高點”這種異常缺陷的出現留出了機會。
萬能軋機第三道次軋機拋尾時,鋼軌尾部相對孔型發生超頭側水平方向的小幅度甩動,頭部金屬增加,但由于孔行踏面存在圓弧限制,致使超頭側擺動衰減,即只有局部長度方向頭部金屬增加,導致高點產生。另外,鋼軌軋件在軋制區頭部延伸速率較底部大,產生超軌底方向的彎曲,在連軋過程中,萬能軋機與軋邊機有張力存在,這種彎曲被限制,當失張時,即萬能軋機拋尾時,這種限制消失,彎曲明顯,軋制區入口金屬超頭側流動,出口超軌底流動,致使高點形貌更明顯。上述兩點是造成鋼軌尾部特定位置軌高高點缺陷的主要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方法,在萬能軋制的第三道次,軋邊機的孔型由水平上輥、水平下輥和立輥形成,孔型沿水平輥軸線呈軸對稱,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的輥面分別設置軌底、軌腰、軌頭兩側加工區,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在軌頭踏面加工區為自由寬展的孔型;同時,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之間設置立輥,立輥的輥面形成豎直的軌頭踏面加工區。
進一步的是:立輥的高度大于軋邊機設計的頭寬尺寸。
具體的:立輥輥面的半徑為800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水平上輥和水平下輥在軌頭踏面加工區為自由寬展的孔型,取消了孔型對鋼軌軌頭的寬展限制,縮小軌頭和軌底延伸系數的差距,并且所需軋輥變短,更節約成本;立輥減小了鋼軌尾部甩動,保證鋼軌軌頭金屬加工程度一致,以及限制軌頭金屬量,從而達到控制鋼軌軌高高點缺陷的目的。本發明消除了精軋機為半萬能結構的鋼軌軋制工藝中鋼軌尾部4米左右出現的局部軌高高點這一固有缺陷,解決了行業難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軋邊機的孔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軋邊機的孔型示意圖。
附圖標記:上軋輥1、下軋輥2、軌頭踏面加工區3、水平輥軸線4、水平上輥5、水平下輥6、立輥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815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