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78573.2 | 申請日: | 2019-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802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但助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835 | 分類號: | G01R31/3835;G01R31/39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銘福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bms 電池容量 標定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包括步驟:第一級服務器授權符合授權條件的客戶端或第二級服務器進入電池容量標定維護狀態;當第二級服務器判斷客戶端或者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的SOC大于或小于設定百分比時電池堆分別進入充電或放電狀態,直到達到充滿或放電截止條件;執行以上步驟后,第一級服務器授權下一個申請的客戶端或者第二級服務器進入電池容量標定維護狀態。本發明通過采用設定可充可放功率將電池充滿放空的方法進行電池容量標定,實現行BMS電池容量標定人力成本低、出錯率低、與不同的EMS系統適配能力高的效果,提高分布式箱式儲能系統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維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池儲能系統的逐步推廣應用,儲能系統已經由早期的單一獨立的電池堆系統,逐步發展為大型分布式箱式集群系統,一個大型分布式箱式集群儲能系統,由多個電池箱單元構成,而一個電池箱又由多個電池堆單元構成,每個電池堆都配備獨立的電池管理系統BMS;每個BMS監測管理對應的電池堆,彼此獨立運行;隨著電池儲能系統的不斷運行,經過一定的充放電循環次數后,每個電池堆的電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化,比如容量出現不同程度的衰減、SOC不一致等問題,有些儲能系統采用人工介入維護,手動將單個電池堆系統退出整個儲能系統,然后逐一進行相應的維護操作,如果是小型儲能系統,人工介入維護的成本可能較低;如果是大型分布式箱式儲能系統,電池箱系統較多,電池堆系統可能達到上百個甚至上千個,當多個電池堆有多種維護模式需求的時候,那么人工維護成本不僅急劇上升,效率也將變得較為低下,出錯概率還大。
目前,大多數采用的能源管理系統EMS有電池剩余電量SOC運行行程范圍保護功能,比如SOC上限超過85%不允許電池充電,SOC下限低于15%不允許電池放電;因此會導致所有電池堆難以獲得充滿放空的機會;當所有電池堆長時間充不滿放不空,則每個電池堆的實際容量比較難以準確評估,尤其是當電池衰減后,如果不及時更新實際容量值,會直接影響SOC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能夠在節省人力成本、減少出錯率的同時能夠適配不同的EMS系統,提高分布式箱式儲能系統的應用價值。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
S10:第一級服務器授權符合授權條件的客戶端或第二級服務器進入電池容量標定維護狀態;
S20:第二級服務器判斷客戶端或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的SOC與設定百分比的比較值;
S30:當第二級服務器判斷客戶端或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的SOC大于設定百分比時電池堆進入充電狀態,直到達到充滿截止條件;
S40:當第二級服務器判斷客戶端或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的SOC小于設定百分比時電池堆進入放電狀態,直到達到放電截止條件;
S50:執行S30或者S40之后,第一級服務器授權下一個申請的客戶端或所述第二級服務器進入電池容量標定維護狀態;
所述第一級服務器為EMS,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為EMS或BMS,所述客戶端為BMS,所述第一級服務器、第二級服務器、客戶端依次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夠提供利用電池容量標定應用工況或者場景,為BMS電池容量標定提供條件,能夠在節省人力成本、減少出錯率的同時提高分布式箱式儲能系統的應用價值。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的一種BMS電池容量標定方法,S10第一級服務器授權符合授權條件的客戶端進入維護狀態,具體包括:
S11:第二級服務器實時采集各客戶端或所述第二級服務器的循環次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785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