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茶葉制作方法及茶葉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64205.2 | 申請日: | 2019-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341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崇水 | 申請(專利權)人: | 溆浦縣金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54 | 代理人: | 彭鳳琴 |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茶葉制作方法及茶葉,方法包括:攤青,將采摘得到的茶樹鮮葉放置自然環境下攤放7h~9h直至含水率為85%~90%;萎凋,將攤青后的攤青葉放置到通熱風的萎凋槽中處理2.5~3.5h;殺青,將萎凋處理得到的萎凋葉在260℃~300℃溫度下殺青;揉捻,將殺青葉揉捻數分鐘得到揉捻成型的揉捻葉;初烘,將揉捻葉初烘至含水率為35%~45%;理條,將初烘后的初烘葉理直得到理條葉;烘焙,將理條葉烘焙獲得含水率8%~12%的烘焙葉;攤涼,將烘焙葉攤放冷卻至常溫;整形,將攤涼后的攤涼葉在280℃~320℃溫度下進行1h~2h整彎處理,得到整形葉;提香,將整形葉進行在40℃~60℃保溫2h?4h進行提香處理得到茶葉。本發明旨在于茶葉制作過程中充分提煉出茶葉香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制作方法,以及通過所述茶葉制作方法獲得的茶葉。
背景技術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現有的茶葉制作方法中,茶葉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多碎渣,且存在茶葉香味不足的弊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制作方法,旨在解決現有茶葉制作過程制得的茶葉香味不足的弊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茶葉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攤青,將采摘得到的茶樹鮮葉放置自然環境下攤放7h~9h直至含水率為85%~90%;
萎凋,將攤青后的攤青葉放置到通熱風的萎凋槽中處理2.5~3.5h直至含水率為65%~75%;
殺青,將萎凋處理得到的萎凋葉在260℃~300℃溫度下殺青;
揉捻,將殺青葉揉捻數分鐘得到揉捻成型的揉捻葉;
初烘,將揉捻葉初烘至含水率為35%~45%;
理條,將初烘后的初烘葉理直得到理條葉;
烘焙,將理條葉烘焙獲得含水率8%~12%的烘焙葉;
攤涼,將烘焙葉攤放冷卻至常溫;
整形,將攤涼后的攤涼葉在280℃~320℃溫度下進行1h~2h整彎處理,得到整形葉;
提香,將整形葉進行在40℃~60℃保溫2h-4h進行提香處理得到茶葉。
優選地,所述提香步驟之后,還包括:
發酵,將提香后的茶葉進行發酵處理。
優選地,所述萎凋步驟中所通熱風的溫度為40℃~60℃。
優選地,所述殺青步驟包括:
在280℃~300℃下殺青50s~100s;
在280℃~290℃下殺青20s~30s;
在270℃~285℃下殺青20s~50s。
優選地,所述揉捻步驟包括:
將所述殺青葉冷卻至40℃~50℃開始揉捻,保持揉捻濕度為50%~60%,揉捻時間為30min~40min。
優選地,所述初烘步驟包括:
將揉捻葉在平行間隔設置的多層具有通風網格的網狀結構上循環傳輸,每層網狀結構的上表面放置揉捻葉,最下一層網狀結構的下方烘干金銀花,初烘溫度為130℃~150℃,初烘時間為30min~60min。
優選地,所述理條步驟包括:將初烘葉放置至溫度為80℃~1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溆浦縣金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溆浦縣金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642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