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電路本安屬性的方法及應用、存儲有電路的本安屬性校驗程序的計算機可讀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49713.3 | 申請日: | 2019-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51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孟慶海;劉英;田媛;張剛;王巧立;劉欣博;萬慶祝;朱廣輝;孟萌;楊文宇;張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工業大學;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知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發軍 |
| 地址: | 10004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電路 屬性 方法 應用 存儲 校驗 程序 計算機 可讀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確定電路本安屬性的方法及應用、存儲有電路的本安屬性校驗程序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屬于電路的本安屬性測定方法技術領域。該電路進行阻抗變換前、后,分別記電路為初始電路、等效電路,在不考慮模擬電感器和模擬電容器因素的基礎上分別確定初始電路、等效電路是否為非本安電路;當初始電路或等效電路為非本安電路時,確定該電路為本非安電路,這時要作為非本安電路使用;在不能確定該電路為本非安電路時,可以作為本安電路使用。電路的本安屬性校驗程序可以輸出電路是否為非本安電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路的本安屬性測定方法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確定電路本安屬性的方法及應用、一種存儲有電路的本安屬性校驗程序的計算機可讀介質。
背景技術
即使線路發生短路或電火花,也不足以點燃周圍的易燃易爆氣體,這樣的電路稱為本質安全電路,簡稱本安電路。當電路中包含有儲能元件時,儲能元件的能量會影響意外狀況下電路的安全性。在防爆電氣技術領域,電感器和電容器對電路防爆性能的影響關系是明確的。具體的在判斷電路是否為本安電路時,結合使用最小點燃曲線和最小點燃能量對儲能元件進行綜合判定,對應于電感的最小點燃曲線應使用最小點燃電流曲線,對應于電容的最小點燃曲線應使用最小點燃電壓曲線。
但是,本安電路中還存在一種通過阻抗變換形成的模擬電感器或模擬電容器,其對電路的防爆性能的影響力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模擬電感器、模擬電容器可能會改變電路的屬性,例如電容器變成電感器,也可能會改變電路中電感器或電容器的物理量,即儲能元件的性質不變但數值發生了變化。由于本安電路一般應用在特殊場合中,故而不可忽視電路中的模擬電感器對電路的防爆性能的影響,以免釀成大錯。
張顯力在《電氣防爆》期刊1996年第2期“模擬電感、模擬電容在本安電路中的存在及其潛在危險性的理論探討”中首次提出了此問題,在文章最后部分提到“……對防爆性能的影響尚需進行實驗驗證”。
張顯力在《防爆電氣概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第2版中)的6.3.6章節提到了本質安全電路中的模擬電感和模擬電容,并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和闡述,提出需要對模擬電感和模擬電容的潛在危險性進行恰當的評估,但沒有給出具體的評估方法。
發明內容
由于模擬電感或模擬電容為等效變換后的虛擬物,其并不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雖然本領域知曉其對電路的本安屬性存在影響,但現實中并不能通過試驗獲知其影響程度和影響效果,所以本領域中并不存在確定帶有儲能元件的電路的本安屬性。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確定電路本安屬性的方法及應用、一種存儲有電路的本安屬性校驗程序的計算機可讀介質,以解決帶有儲能元件的電路的本安屬性不易確定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確定第一電路本安屬性的方法,所述第一電路包括儲能元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當所述儲能元件為電感器時,獲取所述儲能元件的電感量L和通過所述電感器兩端的電流I,當所述儲能元件為電容器時,獲取所述儲能元件的電容量C和加載在所述儲能元件兩端的電壓
步驟b,確定所述第一電路的本安屬性,其中包括,
分步驟b1,在對所述第一電路進行阻抗變換前,記所述第一電路為初始電路,在不考慮模擬電感器和模擬電容器因素的條件下確定所述初始電路是否為非本安電路;
分步驟b2,對所述初始電路進行阻抗變換,以獲得等效電路,在不考慮模擬電感器和模擬電容器因素的條件下確定所述等效電路是否為非本安電路;
若分步驟b1或分步驟b2確定該分步驟中對應的電路為非本安電路,則確定所述第一電路為非本安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工業大學;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北方工業大學;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497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