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觀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45455.1 | 申請日: | 2019-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45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尹衍升;郭章偉;劉濤;郭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航海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7/00 | 分類號: | G01N17/00;G01N1/32;G01N1/34;G01N1/28;G01N1/42;G01N1/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 |
| 地址: | 51072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附著 腐蝕 金屬材料 觀測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觀測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將金屬樣品打磨后進行表面拋光;將金屬樣品以高氯酸乙醇溶液為電解液進行電解雙噴;將金屬樣品立即用乙醇溶液清洗后無氧干燥后真空保存;金屬樣品靜置在海洋微生物溶液中;金屬樣品用PBS緩沖溶液沖洗后于質量分數2.5%~2.7%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min~15min;除去金屬樣品附著液體后用TEM觀測。本發明的觀測方法能夠實現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表面的微生物腐蝕界面的動態過程的觀測記錄,上述的觀測方法將金屬樣品先打磨后再進行微生物腐蝕觀測,與之前的先進行微生物腐蝕后再打磨樣品相比,避免了微生物信息的丟失,獲得了更多的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材料微觀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觀測方法。
背景技術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資源開發、海上運輸、海港和海防建設等領域都需要大量的表面防護材料。據統計,與海洋微生物附著有關的材料破壞占到涉海材料總量的70%-80%,每年因微生物附著而造成的能源消耗及腐蝕的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因此,對于微生物附著腐蝕的海洋表面防護材料的研究格外重要,需要一種相應的方法來研究微生物附著腐蝕的海洋表面防護材料,但是現有的微生物附著腐蝕的海洋表面防護材料的檢測方法在樣品處理過程中會導致微生物信息的丟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觀測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觀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金屬樣品打磨后進行機械表面拋光;
(2)在拋光電壓為20V~25V和溫度為零下20℃~零下22℃的條件下,將步驟(1)得到的金屬樣品以高氯酸乙醇溶液為電解液進行電解雙噴;
(3)將步驟(2)處理后的金屬樣品立即用乙醇溶液清洗后無氧干燥;
(4)將鹽鹵溶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鹽度為2.8%~3.5%的溶液A,向滅菌冷卻后的溶液A中加入海洋微生物及培養基得到海洋微生物溶液;
(5)將步驟(3)處理后的金屬樣品浸沒在步驟(4)的海洋微生物溶液中靜置24~72小時;
(6)將步驟(5)處理后的金屬樣品用PBS緩沖溶液沖洗后于質量分數2.5%~2.7%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min~15min;
(7)將步驟(6)處理后的金屬樣品除去附著液體后用TEM觀測。
上述的觀測方法能夠實現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表面的微生物腐蝕界面的動態過程的觀測記錄,上述的觀測方法將金屬樣品先打磨后再進行微生物腐蝕觀測,與之前的先進行微生物腐蝕后再打磨樣品相比,避免了微生物信息的丟失,獲得了更多的微生物附著腐蝕金屬材料的信息。
優選地,所述金屬樣品的材料為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或者含銅鋼。
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上述的觀測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可適用于海洋工程應用的金屬材料,且對于金屬樣品的材料為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或者含銅鋼時效果更好。
優選地,所述金屬樣品的材料為EH32船板鋼、316L不銹鋼、含銅量1.0wt%的316L不銹鋼。
優選地,所述海洋微生物為需鈉弧菌或者銅綠假單胞菌。
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上述的觀測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可以培養的海洋微生物,當適用于需鈉弧菌或者銅綠假單胞菌時,觀測效果更好。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高氯酸乙醇溶液的質量分數為5%~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航海學院,未經廣州航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454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