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鰭體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33315.2 | 申請日: | 2019-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384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洋;王昌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336 | 分類號: | H01L21/336;H01L2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郭四華 |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鰭體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驟:步驟一、提供半導體襯底,定義出鰭體的形成區域;第二、對半導體襯底進行干法刻蝕形成多個鰭體,各鰭體之間為淺溝槽;步驟三、進行疏水處理使所述淺溝槽內側表面具有合適的親水疏水狀態;步驟四、對淺溝槽的表面進行清洗,以去除鰭體的干法刻蝕中所產生的聚合物;清洗完成后進行烘烤。本發明能減少對鰭體產生的表面張力,從而能防止鰭體產生粘連或倒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鰭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制程技術的發展,柵極寬度不斷縮小,傳統平面CMOS器件已經不能滿足器件的需求,譬如對于短溝道效應的控制。對于20nm以下的技術節點,鰭式晶體管(FinFET)結構具有更好的電學性能。然而,FinFET制造工藝還存在很多難點,如鰭式晶體管中的鰭體(Fin)的制作工藝中對于fin的線寬(CD),fin的高度(height)以及高深寬比的淺溝槽的刻蝕和填充的控制等等。
現有FinFET的制造工藝中,制造Fin的循環工藝(loop)生產技術為自對準兩次成型技術(self-aligned double patterning,SADP),如圖1A至圖1G所示,是現有鰭體的制造方法各步驟中的器件剖面結構示意圖。現有鰭體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如圖1A所示,提供半導體襯底1,定義出鰭體1a的形成區域。
通常,所述半導體襯底1為硅襯底。
所述鰭體1a用于形成鰭式晶體管。所述鰭式晶體管的工藝節點為22nm以下。對于較小的工藝節點,通常采用自對準兩次成型技術來實現所述鰭體1a的形成區域的定義,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11、如圖1A所示,在所述半導體襯底1表面依次形成墊氧化層2,硬質掩膜層3,緩沖層4、核心(Core)層5、抗反射層6和光刻膠7。
所述硬質掩膜層3的材料包括氧化層或氮化層。
所述緩沖層4的材料包括氧化層或氮化層。
所述核心層5為碳基或多晶硅基核心層5。
所述抗反射層6包括介質抗反射層(DARC)和底部抗反射層(BARC)。
步驟12、如圖1B所示,進行光刻形成光刻膠7圖形。
步驟13、如圖1C所示,以所述光刻膠7圖形為掩膜依次對所述抗反射層6和所述核心層5進行刻蝕形成所述核心層5圖形,所述核心層5圖形由多個條形結構組成;之后去除所述光刻膠7圖形和所述抗反射層6。
步驟14、如圖1D所示,在所述核心層5圖形的條形結構的側面形成側墻。通常,所述側墻的采用為氮化層,通過淀積形成氮化層8,之后對氮化層8進行全面刻蝕工藝自對準在所述核心層5圖形的條形結構的側面形成所述側墻。
步驟15、去除所述核心層5圖形,由剩余的所述側墻定義出鰭體1a的形成區域。
第二、如圖1E所示,以所述側墻為掩膜依次對所述緩沖層4、所述硬質掩膜層3、所述墊氧化層2和所述半導體襯底1層進行刻蝕形成多個所述鰭體1a,各所述鰭體1a之間為淺溝槽9。
步驟三、如圖1F所示,對所述淺溝槽9的表面進行清洗,以去除所述鰭體1a的干法刻蝕中所產生的聚合物。通常,在所述鰭體1a刻蝕完成之后,在所述淺溝槽9的表面會殘留一層氧化層如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為親水性材料。由圖1F可以看出,在清洗過程中,清洗液如去離子水10的表面和所述淺溝槽9的側面的接觸面夾角小于90度,所述清洗液10的表面會下凹,如標記101所示。
如圖1G所示,清洗完成后進行烘烤。由于,所述清洗液10的表面會下凹,這會對所述鰭體1a產生較大的拉應力,拉應力如標記102所示。在拉應力的作用下所述鰭體1a容易產生粘連或倒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333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