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18087.1 | 申請日: | 2019-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014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徐培平;王惠嫻;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4 | 分類號: | A61K36/8964;A61P31/16;A61P11/0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復方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茯苓5?20份、甘草5?10份、枳殼5?20份、桔梗5?20份、柴胡10?20份、生石膏15?50份、知母10?20份、前胡10?20份、羌活10?20份、升麻10?20份、防風10?20份、荊芥10?20份、川芎10?20份、葛根10?30份、薄荷5?10份、銀花15?30份、連翹15?30份、藿香10?20份、麻黃5?15份和蒼術10?30份。本發明的中藥復方制劑具有透邪解表、宣肺化濕和解毒清肺等作用,可用于治療甲型流感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能夠對甲型流感的典型癥狀如發熱、咽喉不適或疼痛、咳嗽等有明顯的治愈效果。所述中藥復方制劑以常見的中藥材為原材料,發揮了中藥毒副作用低的優勢,具有安全、有效、廉價、易于廣泛推廣的臨床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流行面廣及死亡率高等特點,被列為目前尚未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傳染病之一。我國是流感頻發國家,幾乎每年都有爆發流行,造成不少危重癥患者與死亡病例,對人類的健康、生命、學習、經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是流感發生的主要病毒類型。流感常造成病毒性肺炎,是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是防治流感的有效手段,但疫苗常面臨因病毒變異失效的可能。而治療流感首選的抗病毒藥物為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也面臨著病毒變異造成的耐藥和藥物毒副作用的局限性。因此,臨床上需要一種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且費用低廉的防治流感疾病的藥物。
中醫認為流感屬于外感溫熱病范疇,病位以肺為主,可及胃腸。病因是外感溫熱病邪,初起時病位以肺衛為中心,隨病程的發展,肺衛之邪內傳入里,即可順傳氣分,直犯肺衛及胃腸。從中醫角度來講,“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與大腸不僅在生理上相互聯系,而且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出現肺病及腸或腸病及肺,肺腸之病可以相互傳變,甚至持續形成惡性循環。流感屬于中醫外感熱病范疇,“外感重肺腸”是中醫藥治療的重要方法。肺主皮毛而統表,大腸主傳導化物而治理;肺為嬌臟,太陽主表,為一身之藩籬,是人體與外界的第一道屏障,最易受外界六淫之邪侵襲。肺受邪后,宣肅之職失常,從而出現發熱、惡寒、咳喘、噴嚏、流涕等癥狀;因肺與大腸相合,邪氣通過表里相傳,則易傳至大腸,出現肺熱移腸的便秘、泄瀉、大便稀溏等癥狀。故外感病癥的發病可由肺病及腸,或肺腸同病。流感發病初期表現為肺胃蘊邪,濕毒壅滯,肺失宣肅,而見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如果侵犯胃腸,則胃腸失和,氣機失降,則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進一步的發展則毒邪內陷,肺氣郁閉,損傷肺絡,則見高熱、喘憋、呼吸急促,便秘等病毒性肺炎等癥狀。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人根據流感的發病機制及中醫“外感重肺腸”的理論,在臨床與實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集經典名方荊防敗毒散、麻杏石甘湯、銀翹散、升麻葛根湯、藿香正氣散、白虎湯等于一體,發明了該中藥復方制劑,通過內服該中藥復方制劑能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疾病及其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為實現其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茯苓5-20份、甘草5-10份、枳殼5-20份、桔梗5-20份、柴胡10-20份、生石膏15-50份、知母10-20份、前胡10-20份、羌活10-20份、升麻10-20份、防風10-20份、荊芥10-20份、川芎10-20份、葛根10-30份、薄荷5-10份、銀花15-30份、連翹15-30份、藿香10-20份、麻黃5-15份、蒼術10-3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未經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180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