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套管狀態評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16613.0 | 申請日: | 2019-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19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潤;周振永;蔡文淵;付凱;羅安銀;寧衛東;張裔;李振苓;祗淑華;諸葛月英;王英杰;左俊林;鄧文傳;張寧;張平;蘇敏;寧奕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華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李哲偉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套管 狀態 評價 方法 | ||
一種套管狀態評價方法,其包括:步驟一、獲取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得到第一金屬損失面積;步驟二、間隔預設時長,重新獲取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得到第二金屬損失面積;步驟三、根據預設時長、第一金屬損失面積和第二金屬損失面積,確定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速率。相較于現有方法只能夠定性地對套管損傷狀態進行評價,本方法實現了對套管損傷狀態的定量評價。同時,本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套管腐蝕解釋評價精度,推算套管腐蝕速率,進而為采油廠安全生產奠定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勘探開發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套管狀態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井筒是井內的流體通道,也是井控工作的重要環節,井筒功能對于安全鉆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井筒關注的損傷評價以及完整性管理是鉆井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井筒損傷狀況是井筒抵抗結構性破壞、維持井筒功能的重要屬性,是鉆井工程井下安全的保證。井筒損傷評價的目的是了解井筒風險狀況,以便能夠及時防止井筒結構發生失效破壞。從地質特征和鉆井情況看,鉆進越深,井下情況越復雜,井控難度也就越大,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也越嚴重。
因此,有必要對井筒管柱損傷進行可靠、準確的評價。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套管狀態評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一、獲取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得到第一金屬損失面積;
步驟二、間隔預設時長,重新獲取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得到第二金屬損失面積;
步驟三、根據所述預設時長、第一金屬損失面積和第二金屬損失面積,確定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速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方法還包括:
步驟四、根據所述待評價套管中各個深度位置的金屬損失率,確定所述待評價套管的套管狀態參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套管狀態參數包括套管最大金屬年損失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所述步驟一中,還判斷所述待評價套管的套管類型,并基于所述套管類型而采用不同的金屬損失面積計算模型來獲取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套管類型包括結垢套管和磁化套管,其中,
如果所述待評價套管為結垢套管,則采用電磁探傷測井模型來獲取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
如果所述待評價套管為磁化套管,則采用多臂井徑模型來獲取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采用多臂井徑模型來獲取所述待評價套管的金屬損失面積的步驟包括:
步驟a、獲取待分析深度處各探測臂所對應的基線偏移后的微差壁厚;
步驟b、根據所述基線偏移后的微差壁厚,結合套管標稱外徑和套管標稱壁厚,計算所述待評價套管在待分析深度處的金屬損失面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根據如下表達式確定所述待評價套管在待分析深度處的金屬損失面積:
其中,ΔS表示金屬損失面積,Dc表示套管標稱外徑,T表示套管標稱壁厚,N表示探測臂總數,Ri表示第i根探測臂所對應的基線偏移后的微差壁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確定所述基線偏移后的微差壁厚的步驟包括:
獲取各探測臂所對應的微差壁厚,并提取微差壁厚最小值;
基于所述微差壁厚最小值對各探測臂所對應的微差壁厚進行基線偏移,得到所述基線偏移后的微差壁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166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