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表面具有半透明膜的光滑塑料零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15363.9 | 申請日: | 2019-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60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弗雷德里克·史泰布羅;吉爾斯·穆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全耐塑料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14 | 分類號: | B29C45/14;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漢鼎理利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18 | 代理人: | 趙晶;陶梅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表面 具有 半透明 光滑 塑料零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造機動車輛車身零件(10)的方法,所述車身零件包括設有裝飾性膜(30)的主體(20),所述裝飾性膜包括設有半透明區域(60)和不透明區域(70)的面(4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裝飾性膜安置在模具(80)的模制室(90)的壁(100)上,所述不透明區域相對于所述半透明區域突起,并且所述不透明區域與所述模具的壁接觸,在所述半透明區域與所述壁之間布置有空間(110);關閉所述模具;將塑料材料注射到所述模制室當中以在所述裝飾性膜上包覆模制所述主體,該注射壓強允許將所述半透明區域壓抵住所述壁。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機動車輛車身零件(10)。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主題在于一種機動車輛車身零件,更具體地說,在于一種包括旨在有助于車輛整體外觀的風格元件的這樣的零件。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制造這樣的零件的方法。
背景技術
這些風格元件或這些車身元件的目的在于烘托線條或突顯形狀,以強化制造商期望關聯到其品牌或車型的形象。
作為例子,沿車輛側部延伸的鍍鉻飾條、車身下部的保護件、品牌標志、門把手飾件、后視鏡殼均屬于這些風格零件,其設計在車輛設計者那里受到特別的關注。通過引申,也可以將所有參與形成車輛整體外觀的從外部可見的車身零件,比如關閉件、保險杠、散熱器護柵等,視為落入本發明應用范圍中的車身元件或風格零件。
為了強化這些車身元件所產生的效果,已經提出在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的車身元件的表面后方布置光源,并改變覆蓋車身元件的覆層的透明度,以當外部照明條件不足和激活光源時顯現發光效果。
要提醒的是,材料的透射率是光通量透過該材料的比例。由此,透射率表示材料透過的光強與入射光強的比值。
當元件讓可見光范圍中的光穿過并允許清楚地辨識出位于后方的物體時,稱該元件是透明的。將透射率大約為70%的元件視為是透明的。當元件讓可見光范圍中的光穿過,但不允許清楚地辨識出位于后方的物體,并具有至少50%的透射率時,稱該元件為半透明的。
由此,當車輛被日光照耀時,光學設備是熄滅的,車身元件的外觀由形成車身元件外層的油漆覆層提供。相反地,當照明條件減弱,或有時甚至在大白天時,由于機動車輛制造商的設計者越來越多地要求,光學設備被點亮,車身元件以均勻發光的表面的形式顯現。
通過激活照明設備,還可以使得顯現特定圖案(比如制造商品牌的標志)或當車輛由日光照明時仍然不可見的特定圖形元素。
這樣的照明設備在文獻FR 3046387中提出,該文獻描述一種機動車輛車身元件,其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主體,并以可見的方式布置在形成車輛車身一部分的支撐件上,其一個面覆有半透明裝飾性膜。在支撐件與車身元件主體之間布置有連接到光源的漫射光導。
然而,這些解決方案需要組裝多個元件,這延長制造時間并增大制造成本。
而且,使用裝飾性膜不能完全令制造商滿意。這些膜通過以下方法制造,首先實現形成第一層的平坦層,然后在有必要的位置添加顏色層。因此由大的增厚部形成不透明區域。由此,所期望的顏色(例如難以獲得的車身色調)最終位于膜的承載厚度變化的面上。因此不可能使得裝飾性膜的平坦的面朝向外部并因此位于模具底部,這是因為色彩不會是所期望的色彩。
由此,這些裝飾性膜存在當手從一個區域往另一區域移動時能察覺到的增厚部。由此,當這些膜是粘附的時(這是將它們固定在表面上的傳統方法),則該增厚部可通過觸摸察覺到。這對于機動車輛制造商是不可接受的,而且粘附隨時間老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尤其在于通過提供一種簡單的用于制造設有裝飾性膜的車身零件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所述裝飾性膜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區域之間的增厚部已在零件的制造方法期間被去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全耐塑料公司,未經全耐塑料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1536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