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113610.1 | 申請日: | 2019-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335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程家明;柯海兵;鄧文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興圖新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21/472 | 分類號: | H04N21/472;H04N21/643;H04N21/2343;H04N21/647;H04N21/6405;H04N21/64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知產時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易濱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解碼 無縫 切換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方法及系統,包括編碼器和解碼器,所述編碼器主要包括編碼控制單元和碼流發送單元,解碼器主要包括解碼控制單元和多個解碼通道,每個解碼通道可獨立完成音視頻解碼,解碼控制單元主要響應用戶的切換請求以及向編碼控制單元發送請求控制,所述解碼通道包括2個碼流接收單元、切換單元和解碼單元,本發明可以在解碼輸出端切換不同的編碼視頻源時,實現無縫切換,縮減從發出切換指令到完成切換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編解碼傳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分布式顯控領域,解碼輸出端經常要求輸出不同的編碼視頻源,現有的方法是先停止點播當前編碼源,解碼輸出保持最后一幀,然后點播新的編碼源。
現有方法具有缺陷,在停止點播當前編碼源和再點播新的編碼源過程中,會存在一斷時間解碼輸出畫面保持不變的狀態,也會存在因為不同編碼源I幀間隔設置的不同導致這段畫面靜止的時間不一致,導致用戶體驗變差。
《CN201811181905》提出了一種視頻流無縫切換方法及裝置,用于在線直播領域,可實現同一個視頻源不同清晰度之間無縫切換,不適合不同視頻源之間的切換,而且切換時效性小于8s,實時性不高。
《CN201610951766》提出了一種直播流無縫切換方法及裝置,用于IPTV直播領域,可實現不同視頻源無疑切換,切換的時間點在于收到新信號源的IDR幀后,舊的信號源輸出也為IDR幀的時候。會存在因為不同信號源I幀間隔設置的不同,導致從發出切換指令到完成切換的時間會較大,也不確定,也會導致新信號源整體延時增加兩個IDR之間的間隔時間,降低了實時性。本發明的目的是在解碼輸出端切換不同的編碼視頻源時,實現無縫切換,縮減從發出切換指令到完成切換時間。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提供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系統,包括編碼器和解碼器,所述編碼器包括編碼控制單元和碼流發送單元,所述解碼器包括解碼控制單元和多個解碼通道,所述每個解碼通道可獨立完成音視頻解碼,所述解碼控制單元主要響應用戶的切換請求以及向編碼控制單元發送請求控制,所述解碼通道包括2個碼流接收單元、切換單元和解碼單元。
一種編解碼無縫切換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解碼控制單元收到切換指令后向新的編碼器發送點播請求,如果當前使用的是碼流接收單元1,則在碼流接收單元2接收新的編碼器發送過來的新的編碼碼流并完成組幀;如果當前使用的是碼流接收單元2,則在碼流接收單元1接收新的編碼碼流并完成組幀,2個碼流接收單元接收的視頻幀都發給切換單元;
步驟2:解碼控制單元在新的碼流接收單元準備好后,立即向所述新的編碼器發送強制I幀請求,所述新的編碼器在下一幀發出I幀;
步驟3:切換單元檢測新視頻幀的類型,如果不是I幀,則繼續將舊的視頻幀發送給后級解碼單元,同時將新的視頻幀丟棄;如果是I幀,則將新的視頻幀I發送給后級解碼單元,并產生切換完成信號;
步驟4:解碼控制單元收到切換完成信號后向舊的編碼器發送停止點播請求,并釋放相關資源。
進一步地,所述2個碼流接收單元可交替接收新、舊編碼碼流。
進一步地,所述每個碼流接收單元支持包括RTSP/RTP/UDP的網絡協議,支持丟包重傳,支持單播和組播,并根據相應的協議進行組幀。
進一步地,所述解碼控制單元完成音視頻自適應解碼。
進一步地,所述切換單元完成新、舊編碼碼流的無縫切換。
進一步地,所述編碼控制單元收到點播請求后通知碼流發送單元按照指定協議發送碼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興圖新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興圖新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136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