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BIM的停車場逆行車輛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10724.0 | 申請日: | 2019-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34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31 |
| 發明(設計)人: | 伍亮;張濤;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優世聯合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汪帆 |
| 地址: | 51062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牌號碼 逆行 圖像傳感器 停車場 參考圖像 軌跡檢測 號碼搜索 設備連接 行駛軌跡 圖像 捕獲 搜索 車輛檢測系統 時間設定設備 圖像捕獲設備 分析設備 監控位置 快速檢測 時間確定 現場監控 智能模式 輸出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BIM的停車場逆行車輛檢測系統,包括:時間設定設備,用于設置搜索車牌號碼的時間長度;圖像捕獲設備,包括多個圖像傳感器,所述多個圖像傳感器分別位于同一停車場的不同監控位置,以分別捕獲并輸出多個現場監控圖像;號碼搜索設備,用于在每一個時間長度內在所述多個圖像傳感器輸出的各個圖像中搜索同一車牌號碼的多個圖像以作為多個參考圖像;軌跡檢測設備,與所述號碼搜索設備連接,用于基于所述多個參考圖像的多個捕獲時間確定對應車牌號碼的行駛軌跡;逆行分析設備,與所述軌跡檢測設備連接,用于基于所述行駛軌跡判斷對應車牌號碼是否在停車場內逆行。通過本發明,能夠以智能模式快速檢測出停車場內的逆行車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BIM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BIM的停車場逆行車輛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BIM技術,指的是在建筑物自規劃、設計、施工及營運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所使用的數字信息及其工程應用技術,特別是建筑物生命周期中橫跨各部門的信息交互以及建筑物完工后營運的持續,其呈現跨專業、跨階段的同步作業以及對現場信息的實時掌握、微觀與巨觀空間信息的整合等。由此可見,BIM就是以建設物為對象,基于建設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方法與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建設信息化。
一般地,大型建設物都設計有地下停車場或地面停車場,例如居民樓、綜合商場以及辦公樓等。因此,停車場的現場信息的實時掌握是BIM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分支。
然而,在現有技術中,建筑物停車場內的車輛監控模式僅僅限于對車輛所在場景的圖像數據獲取,并沒有對獲取到的圖像數據進行各種針對性的分析,使得建筑物BIM管理機制不夠智能,例如,由于無法對停車場內的逆行車輛進行實時檢測,導致逆行車輛的駕駛員實際上并不知道自己逆行,容易與正常行駛的其他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提升了車輛行駛的風險,增加了車輛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容易造成停車場內較長時間的堵塞。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BIM的停車場逆行車輛檢測系統,能夠以智能模式快速檢測出停車場內的各個逆行車輛,具體地,在建筑物停車場內不同監控位置鋪設各個微型圖像傳感器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圖像分析機制和信息處理模式獲取到停車場內每一個車牌號碼對應的車輛的實時行駛軌跡,并在判斷實時行駛軌跡逆行時進行即時語音通知,從而有效提醒逆行車輛駕駛員,避免停車場內車輛事故的發生。
為此,本發明需要具備以下兩處關鍵的發明點:
(1)在建筑物同一停車場的不同監控位置搭建成像視野不重疊的各個微型圖像傳感器,搭建了基于BIM技術的微感物聯管理平臺,從而能夠對停車場內的每一個逆行車輛進行有效辨識,提升了管理的智能化水準;
(2)在每一個時間長度內從所述多個圖像傳感器輸出的各個圖像中搜索同一車牌號碼的多個圖像,基于搜索到的多個圖像的多個捕獲時間確定對應車牌號碼的行駛軌跡,從而準確獲知停車場內每輛車的行駛軌跡,為后續逆行軌跡的判斷提供了可靠的參考數據。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BIM的停車場逆行車輛檢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時間設定設備,設置在BIM控制室內,用于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設置搜索車牌號碼的時間長度;
圖像捕獲設備,設置在停車場內,包括多個圖像傳感器,所述多個圖像傳感器分別位于同一停車場的不同監控位置,以分別捕獲并輸出多個現場監控圖像;
號碼搜索設備,分別與所述時間設定設備和所述圖像捕獲設備連接,用于在每一個時間長度內在所述多個圖像傳感器輸出的各個圖像中搜索同一車牌號碼的多個圖像以作為多個參考圖像;
軌跡檢測設備,與所述號碼搜索設備連接,用于基于所述多個參考圖像的多個捕獲時間確定對應車牌號碼的行駛軌跡;
逆行分析設備,與所述軌跡檢測設備連接,用于基于所述行駛軌跡判斷對應車牌號碼是否在停車場內逆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優世聯合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優世聯合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107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