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存儲設備、分布式存儲系統以及數據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09237.2 | 申請日: | 2019-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04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進忠;張洪崠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7 | 分類號: | G06F16/27;G06F13/16;G06F13/4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顏晶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存儲 設備 分布式 存儲系統 以及 數據處理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存儲設備、分布式存儲系統以及數據處理方法,屬于存儲技術領域。本申請通過在存儲設備內部設置AI裝置,使得該存儲設備具有AI計算的能力。另外,由于存儲設備還包括處理器和硬盤,因此還具有業務數據存儲的能力,從而實現了存儲與AI算力的融合。AI參數以及業務數據在存儲設備的內部通過高速互聯網絡進行傳輸,而無需經過外部網絡的轉發,因此極大地縮短了業務數據以及AI參數的傳輸路徑,能夠近距離地載入業務數據,從而提高了加載速度。
本申請要求于2019年8月22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910779723.9、發明名稱為“存儲設備、AI芯片、存儲系統及AI計算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存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存儲設備、分布式存儲系統以及數據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存儲技術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的發展,存儲設備中可以存儲用于AI計算的業務數據,該業務數據例如可以是用于模型訓練的樣本集,比如說用于訓練人臉識別模型的人臉圖片集、用于訓練語音識別模型的音頻樣本集、用于訓練語義識別模型的樣本文本等。
以人臉圖片集為例,由于待計算的數據量龐大,單個服務器已經不能滿足計算需求,因此目前主流架構為多設備的集群式架構。在該架構中,包括AI集群、存儲集群和交換機。其中AI集群由多個AI服務器組成,用于進行AI計算;存儲集群由多個存儲設備組成,用于存儲業務數據;交換機用于在AI服務器與存儲設備之間轉發業務數據。在AI計算的過程中,AI服務器基于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協議,與存儲設備建立遠程的網絡連接。當AI服務器要獲取AI計算所需的業務數據時,會通過交換機向存儲設備發送數據獲取請求,存儲設備接收數據獲取請求后,通過交換機向AI服務器發送存儲的業務數據。然后,AI服務器再將該業務數據加載至內存,進行AI計算。
在上述架構中,業務數據要從存儲設備通過網絡發送至交換機,再通過網絡從交換機發送至AI服務器,才能讓AI服務器得到業務數據來進行AI計算,可見AI計算的過程中獲取業務數據的路徑過長,造成獲取業務數據的速度過慢,導致獲取業務數據的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存儲設備、分布式存儲系統以及數據處理方法,能夠解決相關技術中業務數據獲取速度過慢、獲取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存儲設備,包括處理器、硬盤和AI裝置,所述AI裝置和所述處理器之間通過高速互聯網絡通信;所述處理器,用于接收業務數據,并將所述業務數據存儲至所述硬盤中;所述AI裝置,用于向所述處理器發送數據獲取請求以獲取所述業務數據,并對所述業務數據進行AI計算。
本實施例提供的存儲設備,內部設置有AI裝置,該存儲設備既可以通過AI裝置,提供AI計算的能力,又可以通過存儲設備中的處理器和硬盤,提供業務數據存儲的能力,從而實現了存儲與AI算力的融合。當需要進行AI計算時,業務數據在存儲設備的內部通過高速互聯網絡進行傳輸,而無需經過外部網絡的轉發,因此極大地縮短了業務數據的傳輸路徑,能夠近距離地載入業務數據,從而提高了加載速度。可選地,所述數據獲取請求包括第一數據獲取請求;所述處理器,用于響應于所述第一數據獲取請求,從所述硬盤中獲取所述業務數據,并將所述業務數據發送給所述AI裝置。通過該方式,提供了一種AI裝置就近獲取業務數據的方法,由于存儲設備內部包含了AI裝置、處理器和硬盤,當AI裝置要獲取業務數據時,通過向處理器發送數據獲取請求,由存儲設備的處理器從本地的硬盤中獲取業務數據,發送給AI處理器,使得AI處理器能夠從本地得到業務數據,免去了通過網絡向遠端存儲設備請求業務數據帶來的通信開銷,從而節省了獲取業務數據的時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092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家裝選配方法
- 下一篇:超參數優化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